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纺织资讯>沈洪溥:外贸不应陷于“作用”争论

沈洪溥:外贸不应陷于“作用”争论

2009-04-09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近日,商务部长陈德铭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关于国内外贸易的几个认识问题》,为“以外促内”这一新思路定调。其中,特别提到要“正视经济增长过程中贸易的巨大拉动作用,以对外开放带动扩大内需”。因为该文首次提出以扩大外贸来拉动就业与内需的观点,笔者认为,以此为契机,在外贸作用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不妨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外贸结构调整的方向。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外贸增速持续高企,与投资一起,并列我国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在60%左右,明显高于欧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随着危机深化,我国外贸出口、顺差形势发生了一些新变化,此时应及时更新对外贸现状与发展的认识,找准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方向。

    这是因为,中国外贸的地位重要并不能改变外贸结构存在问题的事实。去年以来,东南沿海的外向型纺织、服装、机电等制造业企业已明显感受到生存的压力,且至今没有根本好转迹象。根本原因即在于,中国外贸近三十年的发展方向有偏差———过多聚集在价值链创造的中间生产制造链条,而既不掌握上游原创性的研发技术资源,也不掌握下游的销售环节。企业做如是选择无可厚非,因为国内商业信用环境和地方藩篱束缚了企业发展;但当时的管理机构在这一点上的判断滞后了。

    另一方面,中国外贸存在的结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直接对接内需来进行转型呢?显然不行。

    我们注意到相关部门开创了“外贸大集”之类的新销售管道为外贸企业解困,确实帮助解决了一部分产能和存货的问题。但外贸企业中的多数长期专注海外市场,已经形成相当的经营、营销惯性,单靠政府搭台“摆大摊”、百姓“赶大集”的方式来解决生存危机,本质上类似于昔日困难企业靠职工“摆小摊”来补贴家用;能解决一个品牌、一个企业的生存问题,却无法解决中国外贸企业的群体困境。

    立足于长远视角,现今与其勉力支撑对外贸部门的重要性权重,倒不如倾力调整外贸结构。因此,笔者建议,在发达国家危机并未见底、新兴市场危机日益深化的今天,真要达到“以外促内”的理想境界,毋宁先行推动外贸企业调整技术产能、产品结构,促进国内商业环境、规制与国际接轨,共同适应“后危机时代”。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应力戒“口惠而实不至”
阅读下文 >> 从产业振兴规划看山西信心:纺织业的出路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818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