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的“特色”出路
山西省纺织工业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虽然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省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全国纺织工业相比,我省的纺织工业规模仍然不大,属纺织小省。而2008年年末的金融危机,更使山西处于薄弱环节的纺织工业雪上加霜。
随着国家出台的“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将会给山西纺织工业带来怎样的希望?山西纺织工业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山西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赵根生说:“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想提升我省纺织业的整体位置和更好的发展,就要制定一系列有效地方针政策来引导。只有努力做强做精优势产品,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纺织工业体系,才是山西纺织工业的出路。”
居全国中下游水平
近年来,我省纺织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化纤、服装、装饰用纺织品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棉纺织的发展较为迅速,在我省纺织工业中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我省纺织业的支柱行业,其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均占到50%以上。以**和丝麻混纺的特色纺织行业也在不断地壮大,企业发展初具规模,装备水平跨入**行列。
据统计,2007年,我省纺织业实现销售收入40.75亿元,实现利税2.46亿元,其中利润1.14亿元。我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4家,从业人员4.7万余人,拥有棉纺锭107.2万枚,气流纺1.4万头,布机1.27台,印染能力3.5亿米,化纤生产能力5.1万吨。2007年生产纱84638吨、布18681万米、化纤43522吨、印染布6511万米、服装878万件。“虽然较以前有很大进步,但与全国纺织工业相比,规模不大,发展严重滞后,在全国居中下游水平。”山西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部长赵根生略带遗憾地告诉记者,即使在“十五”全国纺织工业高速发展时期,我省纺织工业的增长速度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中,我省纺织工业总量**小、排位**后。
金融危机雪上加霜
“与钢铁、煤矿等优势基础行业相比较,我省的纺织业显得微不足道。现在,人们似乎也都已经快遗忘山西还有纺织这个行业了。”赵根生无奈地说,山西由于矿产资源丰富等因素,工业经济的重点变为能源重化工,轻纺工业已经不再是重点,近年来政策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减弱,民间资本都不愿意投到这个行业中来。目前,纺织业在山西全省经济中占的比重还不足1%。
我省纺织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有比重偏大,机制不活,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企业缺乏自我发展的后劲,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加上我省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发展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上都相对滞后,职能部门的服务指导还不到位,部分国有企业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开拓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导致我省的纺织业一直发展缓慢。
此外,2008年以来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省本来就发展缓慢的纺织业雪上加霜。由于纺织行业是外向型、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且直接面对市场,遇到的困难自然要比其他行业更多。我省纺织工业基础薄弱,其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行业存在的问题太多,比起其他行业,振兴我省纺织业,更需要外界的力量。
期待发展契机来临
“由于缺乏优势,即使国家力促优势企业出手整合弱势,但已经在破产或者破产边缘几近挣扎多年的山西纺织企业,或许并不能享受到此轮行业振兴的利好。”对于相对薄弱的纺织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振兴规划的出台不会对山西纺织业的发展带来多大促进。
“总体上讲,我省纺织工业是比较落后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省纺织业中存在的一些有利因素。”持不同意见的赵根生介绍说,首先,我省纺织工业的历史悠久,与沿海等地相比,在人力资源、能源、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比较有优势,加之全国**的纺织机械生产基地就在我省晋中市,发展棉纺织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节省建设资金、享受便捷售后服务方面有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
其次,纺织生产物燃烧,对环境压力不大并可以大量安置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随着我省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有必要调整比例失调的轻重工业结构,从而加快发展纺织工业。
赵根生表示,目前国内发达地区的纺织业,由于能源、劳动力等因素,已经开始向内地转移,而山西恰好在这些方面具有承接转移的能力。因此,只要政府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政策扶持,我省纺织工业完全能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山西特色才是出路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扩大出口、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赵根生说,大力发展纺织工业,有利于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利于缓解城镇就业压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赵根生表示,山西省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已经初步制定了下一步的发展政策,来大力促进我省纺织业的发展。在这个规划中,将引导省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对山西纺织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并建设纺织工业园区。省政府将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加大对纺织工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此外,抓住东部沿海地区纺织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扩大开放。引导和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重点发展改造重组后的棉纺织行业。同时,发挥技术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发展特色纺织,培育名牌产品。
赵根生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大幅提高家用纺织品、服装等终端产品的销售比重。预计到2015年,全省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40亿元。棉纺织生产能力达到200万锭纯纺,提高单位产品附加值。棉纺生产能力由目前的100万锭达到150万锭,精梳纱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50%。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和这次新的规划,相信山西纺织业会发展的更好,纺织业也会很快看到自己的出路。”赵根生无限憧憬地说,只要按照“以转变观念,加快改革,改善环境,承接转移,规模发展,提高效益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和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棉纺、麻纺、印染、化纤、服装等特色产品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改造重组为方向,形成山西特色纺织工业体系”,这才是山西纺织工业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