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他:“曹老板在这个行业多少年了?”
“呵呵,我在这个行业‘格子’老啊!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什么都干过,工人、班长、车间主任、采购、销售……”
他的老伴在旁边插话:“我家老头子还在合资企业混过。”
我们都“哦”了一声,这“哦”一来是想:难怪他讲起话来那气度和派头不一样呢,二来又有些疑惑:他为什么干得好好的又跑到批发市场来风里来雨里去?
曹老板很爽快地侃起了他的职业经历,老工厂怎么不景气,他怎么**个应聘上了合资企业的管理岗位,后来因为总经理对行情判断失误他又怎么辞职不干了。末了他抛过来一句:“企业里头上级不见得比下级能力强。”
他的话音一落,我跟他都笑了。
企业这种组织真的很有意思,通常人们眼里的规则跟实际情况时不时地不对应。通常人们认为:本事越大,坐的位置就会越高。但是,“上级不见得比下级能力强”却是时有发生的事。一个广告公司的前台接待是开跑车上班的,比她老板有钱得多。一些企业,老板的家族成员占据重要岗位,享受较高待遇,论能力,哪对得起那年薪。把这些事情仔细一想,可以发现:组织运行的规则哪是“能力越强、工作做得越好、级别就越高”那样简单,组织上下级的岗位设置、权责体系和与权责对应的“利”有它真正的、实际的规则。
产业社会的**命题是效率,组织运行必须追求系统效率,组织追求系统效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是: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人是组织中**活跃的因素。组织运行的规则必须首先考虑组织中人的特性。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在于中高层管理者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开跑车上班的前台接待不是没有能力胜任更高的职位,她自己不愿意过主管或者老板那种操心和身不由己的日子,没有承担责任的意愿。有个企业的员工找领导报销,总经理说:“花5000块钱请客户旅游,是招待客户还是为了自己开心?”,分管副总也说:“你是招待客户还是为了自己开心?”,他忘了这事是他自己批准了手下才去做的,他没有承担责任的意愿。在组织状态下,企业经营目标是要分解、由中高层管理者承担的,中高层不承担责任,企业又必须要运转下去,结果要么实际上所有责任由老总一人承担,企业是个人化的组织,要么责任由下级承担,管理者成为“传声筒”,久而久之,下级越来越有地位,管理者官僚化或者渐成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