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投资理财>2008~2009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08~2009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09-01-29 来源:中国金融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由于美国经济和**经济变化的影响,也由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还因为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把握时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2009年中国经济就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

    2008年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

    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成效开始明显显现,再加上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出口和投资增幅开始趋降或趋稳,受需求约束,经济增长率开始高位回调。**季度GDP增长率为10.6%,上半年为10.4%,前三个季度为9.9%,10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可比价格)仅为8.2%。经济持续升温的态势已经扭转,开始进入较快下行通道。

    价格涨幅持续攀高转为涨幅持续降低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自5月份开始同比涨幅持续回落,从4月份的8.5%回落到11月份的2.4%;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自9月份同比涨幅也开始回落,其中9月份为9.1%,较8月份回落1个百分点;10月份为6.6%,较9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11月份为2.0%,较10月份回落4.6个百分点,涨幅创近31个月新低。

    美国金融问题发展引发**经济走弱的可能性加大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问题持续发展,对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对美国实体经济和**经济的不利影响逐渐显露。继"两房"事件之后,美国五大投资银行或申请破产,或改行。这些情况表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问题还在发展中,其对美国经济及**经济的影响也还在发展中。金融创新曾经发挥了扩大需求,特别是扩大房地产需求的作用;金融衍生产品曾经提供了很大的虚拟投资空间,发挥了分散风险,扩大流动性的作用,而房地产市场的由盛转衰,引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进而紧缩了房地产需求,导致了银行大量资产损失和贷款能力减弱,金融系统风险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广泛扩散,导致了普遍的信任危机,以及以躲避风险为主的金融活动,进而导致流动性大幅度减少,对消费投资活动形成越来越严重的紧缩。综合来看,金融创新引起的房地产繁荣,目前正在沿着逆向传导集中引爆风险,紧缩流动性,紧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它既对美国经济繁荣发挥过重要推动作用,也对美国经济走向萧条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近期各国政府、中央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增加流动性,增强信心;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扩大消费与投资,但大量增加财政支出,也会引起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可能引起**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

2009年经济形势展望

    2009年的经济走势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的调整情况。从三大需求分析,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潜伏减慢的可能

    受股市走弱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速减缓;随着企业困难增加和劳动工资成本的提高,就业增长预计也将受到一定影响,并进而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经济趋冷的苗头,可能会从多方面影响到居民的消费信心,改变居民的消费预期。考虑到目前买房需求的变化,油价提高和用车条件的变化对家庭买车需求的影响等,应该注意未来消费需求增长放缓、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放缓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发生,其影响链条很长,会从终端需求逐步向上游产业传递,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长时间的调整。

    房地产投资和企业投资潜伏减慢的可能

    2008年,全国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和环比涨幅均呈现持续回落态势,深圳等部分特大城市房价出现了明显下降。这一变化引起了普遍的看跌预期,导致住房销售量减少。从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看,预计这一态势会进一步发展。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必须加以控制,但也要注意大涨之后出现大落的可能。如果仅仅由市场进行调节,预计未来住房市场将继续低迷,加上贷款紧缩等因素影响,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陷入困境,房地产业有可能进入周期性调整。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比较长,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调整一旦开始,预计会持续较长时间。这一情况必然会影响到房地产投资增长。

    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劳动力工资成本提高,融资困难和融资成本提高,节能和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为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总需求增幅放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提高产品销售价格转移成本上升压力的空间有限。2008年,家电产品、轿车产品等酝酿的提价活动**后都没有实现,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水平还有所下降。综合这两方面情况,企业的经营困难比较突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9.4%,增幅较上年同期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减少,经营困难加大,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增长。

    近年来的投资调控,重点控制政府主导的行政性投资,投资增长更多地依靠市场引导的投资。房地产和企业投资是市场引导投资的主体,其中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一强,企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也较大。这些投资增幅下降,预计对全部投资增长将产生明显影响,因此,2009年投资增长有可能明显下降。

    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可能继续降低

    受金融问题的影响,美国实体经济在2009年可能显现走弱态势,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问题将进一步发展,美国市场需求将进一步疲弱。受美国金融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影响,预计欧盟和日本经济也会呈现走弱态势,而且可能先于美国。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减弱。受财政赤字扩大的影响,美元可能继续走弱。这些都会对我国出口形成不利影响。经过2008年各类因素变化的洗礼,我国出口企业开始调整升级,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出口企业面对的困难仍然很多,如果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收缩,人民币继续升值,预计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制约。综合这些情况,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减慢。特别在美国经济出现较大问题并带动**经济进入衰退过程时,预计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将比较大。

    综合对三项需求变化的分析,如果放任自流,由市场自发调节经济发展态势,则2009年我国经济可能表现为继续下调的趋势;若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大的变化,与国内诸因素组合,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

    关于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考

    2007年以来对总需求采取更为强力的控制措施,特别对银行信贷采取额度管理的行政性措施,对部分产品价格采取行政管制措施等,主要不是由于资源环境方面问题加剧,而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提高。而这些控制信贷进而控制各类需求,控制价格进而影响供给的诸项措施,是导致经济增长回调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政策调整的主要出发点,集中在保增长和控制价格上涨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

    稳定经济增长、控制价格涨幅的重点是保持总需求适度增长

    首先要注意使需求增长与供给潜力大体协调,这也是经济增长理论中讨论的潜在经济增长率问题。只有在需求增长与供给潜力大体相当时,才可能在经济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尽可能快的增长,才可能争取较高增长和较低价格涨幅的局面。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的供给潜力是不断增强的。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供给潜力可以支持10%~11%的经济增长率,也可以判断我国目前阶段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为10%~11%。因此,宜围绕10%~11%的经济增长率目标调节各项需求的增长。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内需、外需增幅都可能进一步回落,并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减慢。从供求总量关系格局的发展看,未来的主要威胁不是价格上涨,而是经济增速放慢。为此,在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价格上涨方面应作出相应政策调整。要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控制价格涨幅的重点是增强企业对成本增大因素的消化能力。
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思路

    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稳定需求增长,为此,既要继续巩固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抑制需求过热的累积成效,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要进行必要的针对性调整,防止需求增长转入持续下调状态。

    **,促进投资增长。如果期望经济增长率略高于10%,则当前的投资增幅应保持稳定,不宜继续降低。为此,一方面应继续巩固已有政策的成效,高度警惕行政主导的投资反弹;另一方面,则应鼓励企业自主、市场引导的投资增长,增加在重大基础性项目方面的政府投资。一是对符合规划和政策要求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予以必要的信贷支持,防止房地产投资因资金紧张大幅回落;二是注意改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市场调节资金供求的能力,加大财政担保贴息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增加财政投资资金,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第二,稳定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消费需求旺盛和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是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的源头性动力,必须精心维护。针对潜在的问题,宜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注意扶持劳动密集型产<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春节后国内涂镀板卷价格运行预测
阅读下文 >> 09年最具赚钱潜力的行业排名推荐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538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