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热点聚焦>宁波近3万家企业员工工资“商量着来”

宁波近3万家企业员工工资“商量着来”

2009-03-19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工资拿多少,不能老板说了算,还要听听打工者的意见!

    工资集体协商被称作“第三次薪酬革命”。从1994年开始,宁波就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据市总工会的统计,全市已有2.97万家企业建立了工资协商制度,涉及职工125.34万人。

    在当前企业全力抵御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这一制度能否继续实行?特别是在“民工荒”急转直下变为“民工慌”的情况下,这一制度如何得以真正落实?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长振铜业:员工收入稳步增长

    刘洪德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3月14日,当记者见到他时,这位40多岁的男子正在车间里忙碌着。“这里收入很不错,比在老家种地强多了。厂里搞工资集体协商,我们的工资每年都在涨。”刘洪德告诉记者。

    1999年,刘洪德只身一人从江西老家来到余姚临山镇,从此一直在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工作,从普工做到了班组长,今年又成了厂里的专职安管员,目前月收入3000多元。2007年,他在工厂附近的小区里买了一套20多万元的房子,妻子、儿女都和他住在一块儿。

    长振铜业公司2001年正式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后每年5月都要召开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职工代表外,还有党员、中层干部和班组长。

    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给员工带来哪些益处呢?刘洪德告诉记者,去年5月的工资集体协商会上,他和其他几位代表提出,物价涨得厉害,要求公司发放物价补贴。此外,一线工人一年四季都是在高温的环境里工作,不能像其他单位一样,只发放6~9月份的高温补贴,而应该每个月都发。大会研究后,公司领导层也“从谏如流”,**后,不但每位员工拿到了100元/月的物价补贴,包括炉工、挤压工、退火工在内的100多名一线工人还拿到了全年160元/月的高温补贴。

    长振铜业有限公司算了一笔账:2007年,员工人均年收入达3.25万元,去年这一指标又有所提高,达到了3.7万元。

    银环仪表:从源头上避免矛盾

    

    工资是企业与员工关系中**敏感的环节,处理得好,就能从源头上避免矛盾和争议的产生。

    在这一点上,余姚银环流量仪表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家顺深有体会。原来,该公司的工资协商制度,就始于一次“风波”。朱家顺介绍说,几年前,企业由集体改为民营,不少技术骨干和员工闹着要走。朱家顺一了解,得知是有个别职工杜撰出“一线工人300元、中层600元、厂级900元”的定薪方案,很多员工信以为真,对此大为不满。

    这个信号引起了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朱家顺当即决定以此为契机,在公司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以后每年都举行一次工资协商谈判。

    “只要坐下来谈,总能找到一个**契合点。”朱家顺说。

    宁波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宁波长时间、大面积的工资协商实践来看,没有因坐下来谈不拢而激化矛盾的。工资协商制推行后,劳资矛盾明显减少。

    余姚市总工会副主席严定汉告诉记者,余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的企业,基本没有发生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的现象。而且这一制度还促进了员工工资适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余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的企业,职工工资都能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有所增长,年递增约5%到10%。

    嘉利机械:董事长工资也公示

    

    “工资协商强调的始终是双赢。”记者采访到的多家企业的工会负责人表示,工资协商的关键是找到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点。

    如何才能找到这一平衡点,如何使“协商”能确保双赢呢?

    记者采访到的实行工资协商制度的企业老总和工会负责人均认为,厂务充分公开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3月14日,记者在慈溪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该公司宣传栏上张贴着密密麻麻的表格,内容是每位员工今年2月份的工资情况和公司的产、供、销等情况。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该公司董事长陈百亨的名字也在上面。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坚持的。”陈百亨告诉记者,只有厂务公开,企业是亏是赚一目了然,才能真正将工资协商制度落到实处。

    据了解,慈溪嘉利机械有限公司曾是一家乡镇企业。公司改制后,从2000年开始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公司承诺,职工收入每年要增长10%。据了解,截至目前,公司的这一承诺每年都兑现甚至超出。

    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嘉利还一直坚持利润分配的“三七开”原则,即企业纯利润七成用于员工福利。靠着这样的投入,如今嘉利员工的福利待遇越来越让其他企业的职工羡慕,不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意外保险应有尽有,去年嘉利还为首批31名员工缴纳了公积金,3年内将完成为所有员工缴纳公积金的目标。

    企业对员工用心,员工就和企业贴心。嘉利公司270多名员工中超过80%是外来务工人员,但至今公司从来没有被员工炒过“鱿鱼”。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中国持有美国债超七千亿 仍是最大债权国
阅读下文 >> 经济衰退让人才“被动成为企业家”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688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