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热点聚焦>国际**投行对大宗商品的预测情况分歧

国际**投行对大宗商品的预测情况分歧

2016-05-16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梳理过去几年一些国际知名投行对大宗商品的预测情况后,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虽然都是市场人士“膜拜”的对象,但投行之间的对掐在每个品种上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分歧几乎是常态。

   梳理过去几年一些国际**投行对大宗商品的预测情况后,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虽然都是市场人士“膜拜”的对象,但投行之间的对掐在每个品种上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分歧几乎是常态。

  **近一次显著的分歧在原油市场,作为两大**投行,花旗银行和高盛对原油未来走势的判断截然相反,搅得华尔街莫衷一是。

  作为大宗商品**,国际油价虽然从2014年的每桶100美元上方起,一路跌至今年年初的每桶29美元附近;不过,又仅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原油就从底部反弹逾50%,直逼每桶50美元。

  **消息显示,在匆匆而至的原油牛市氛围下,花旗银行“识相”地改变了先前的悲观预测,看多情绪高涨。在该行看来,美元走弱及中国经济企稳等因素,意味着绝大多数市场已经触底;美联储今年**多只会有两次加息。不过,高盛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依然“冷若冰霜”,其认为基本面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改变;商品市场诸多品种都缺乏中长期的持续供应短缺支撑,特别是原油和钢铁;美联储今年可能有三次加息。

  分别以花旗和高盛为代表的多空分歧,将市场情绪**点燃,数据显示,近期NYMEX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的成交量已经处于历史高位附近。

  除了原油,在黄金市场,大佬们的争执更是如火如荼。高盛仍旧是典型的看空派。从2016年2月以来,高盛就一直建议做空黄金,该行分析师在4月22日还坚持认为,未来3个月金价将跌至每盎司1100美元,未来12个月甚至将跌至1000美元。“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年初推动黄金价格走高的因素将在未来不复存在,因为中国经济开始慢慢复苏,同时人民币币值出现稳定迹象,甚至暴跌的原油也有潜在的反弹迹象。”高盛分析师在接受CNBC采访时解释了其看空黄金的底气所在。

  不过,很多金融大鳄对高盛的这一看法嗤之以鼻。作为一位管理280亿美元规模基金的职业投资者,保罗.辛格在给投资者的信中写道:“我们相信,(黄金)一季度的价格走势更像是上涨趋势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他认为,全球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利于纸币,而有利于黄金。投资者将逐渐发现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全球央行正在忙于贬值本国的货币。

  与原油不同的是,这次华尔街巨擘关于黄金的分歧,很快便分出胜负。4月25日起,国际金价从每盎司1232美元左右开始直线拉升,现在已经触及1300美元上方的逾一年高位,再上一个台阶。5月10日,“打脸帝”高盛不得不推翻自己的观点,当天,高盛同时发布多份重磅报告,更正其对金价及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即便在有色金属市场上,投行小伙伴们也吵得不亦乐乎。2014年有一个典型案例,当年年初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的一份报告表示,2013年10月全球精炼铜供应短缺1.9万吨,9月缺口为16.2万吨,2013年1-10月,全球精炼铜短缺23万吨,但已经大大低于2012年同期短缺数据——59万吨。

  数据一出,“掐架”又开始了。尽管短缺数量大幅减少,不过摩根士丹利仍在年初的“**报告”中调高了2014年铜价预估3%至7100美元/吨。但是,高盛则认为未来12个月内铜价将会走低,因为市场将供给过剩,2014年国际铜价的预估数值为6850美元/吨,低于2013年水平。

  后来的结果显示,2014年**后一个交易日,伦铜(指数)以6316美元/吨收盘,高盛似乎更对一些,但也只能说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区别。

  “其实国际投行对大宗商品的研判一直存在着分歧,很少出现投行在判断上高度一致的现象。”中大期货副总经理景川表示,投行在数据的获取、资料的解读以及看待经济的角度和分析模型的侧重上不同,这决定了不同的投行在行情研判上会存在差异。这既是客观现象,也符合市场的复杂性以及研判多元性的特征。也正因为如此,行情的演变才会跌宕起伏。“近期花旗银行与高盛的分歧在于价格是否处于长周期底部阶段以及消费是否转好,显然侧重不同,其结果自然不同。”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今日财经数据前瞻:消化疲软中国数据 金属承压分化
阅读下文 >> 山西煤炭集团去产能:职工工资水平降幅40%以上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8408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