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村亿万富豪夏耀周的造城梦和为此展开的争论,成为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运动中观念冲突的缩影。
“花三千万元为乡亲们村中造城”的大胆构想,将云南富豪夏耀周推到了舆论的前沿。
按照夏耀周的计划,他所在的云南高寒山区通南铺村将成为当地**个“村中城市”,城市建成后,村里 141户村民将洗脚上田告别传统农村生活——男子进矿上班,妇女到农庄工作,每户居民还将拥有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欧式联排别墅。大家将像城里人一样,在自己的小区里逛超市、享受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集中赡养,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全免费教育。
不过,对于这项宏伟的计划,当地人并非全部赞同和拥护,有人甚至质疑夏耀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7年10月16日,云南省宣威市。
连接市区和倘塘镇的山区公路,不时有装满煤炭的重型车经过,那些煤车里或许装过夏耀周的故事。
在一辆坐着五六个人的小汽车里,随着记者提出的问题,夏耀周的名字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你要了解夏耀周,**在旧堡下车”,一名50岁的中年妇女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夏的出生地和现在的办公地都是旧堡村,这里连着他挖煤的夏家箐村和搞农业开发的通南铺村。
旧堡村村支书夏庭钊与夏耀周是堂兄弟,他对夏耀周的财富之路颇为熟稔。夏庭钊说,夏耀周并不是暴发户,这个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见多识广、有眼光,“他是凭实力致富的”。
在夏庭钊看来,夏耀周早年的磨难是他后来成功的关键。今年44岁的夏耀周是家中的长子,曾经早早地接过了家庭重担。
“那个时候山区穷,一年的粮食往往半年就吃完了”,夏庭钊说,没有吃的,夏耀周16岁时就下井挖煤,17岁拜一名四川木匠为师当学徒,19岁出师闯昭通,当年做小木匠的时候,还到过西藏。即便如此,他也没能使全家过上富足的日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夏耀周的人生。1982年,一个小煤窑主将他经营不善的煤矿以几千元的价格卖给了夏耀周,当年10月,夏耀周从信用社贷款买下煤矿,开始了创业之路。
“同样是挖煤,别人做不好,但到了夏耀周手上便开始赚钱”,夏庭钊说,夏耀周有眼光,他当上矿老板后,开始引进**的设备和技术,扩大采矿规模,煤矿从当初的2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近5平方公里。
尽管经历过挫折,甚至在1995年被洪水淹过煤矿,但夏耀周坚持不懈地打理着自己的秦家地煤矿,直到今天的成功。
为了便于扩展业务,夏耀周将自己的大本营迁到了离旧堡5公里外的通南铺村,至此,在夏耀周创业史上**为重要的两个自然村落:夏家箐村和通南铺村,通过旧堡子作为纽带连结到了一起。
三千万元造“村中城”
沿着旧堡子村委会所在的小街往宣威方向车行20分钟左右,便到了夏耀周从事煤炭营销和农业开发的大本营所在地通南铺村,这里可见一个已经平整完毕的大工地,靠北和靠东两侧已经筑起石头墙。
在矿上值班的马朝银说,这就是夏老板即将投入巨资建设的居民小区。根据规划,小区占地60亩,将建成120套240间钢混结构联排别墅,未来的小区内有公共厕所、商品市场、文化娱乐室、医务室等公共设施,还将建设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集中赡养全村70 岁以上的老人。此外,还要投资200余万元,在村庄附近建设一座蓄水138万方的小型水库,解决该村及下游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
这座“村中城”所需建设资金全部由秦家地煤矿垫付,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一次建成。群众的建房款按照成本价结算,在保证群众生活开支的情况下,从煤矿上班人员的工资和土地入股的分红资金中逐月扣除。农户现有的住房,按质论价,统一补偿,统一拆除。目前,建设用地已经进入平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