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网络信息>评论:电商价格战何以变“欺诈战”

评论:电商价格战何以变“欺诈战”

2012-09-07 来源:法制日报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就这一案件的调查和处罚来说,如果不好判断具体数量以及罚款金额,不妨问计于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对这场价格战有直观的感受,

  就这一案件的调查和处罚来说,如果不好判断具体数量以及罚款金额,不妨问计于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对这场价格战有直观的感受,有的消费者还有上当受骗的证据,可以作为处罚的依据

  冯海宁

  8月中旬,京东、国美、苏宁三大电商发起价格战。据悉,国家发改委价监局近期已对电商“价格战”展开调查,发改委认为,价格战过程中,部分电商促销宣传行为涉嫌虚构原价、欺诈消费者。发改委称将惩处相关行为,但目前还未有具体结论及罚款数额(9月5日《新京报》)。

  持续10天左右的电商价格战,以尴尬、滑稽的方式收场后,很多人以为这场混战就此落幕了,但发改委介入调查,并初步认定存在价格欺诈行为,意味着这场价格战还没有结束——只有发改委深入调查之后,作出客观的调查结论和合理的处罚结果,才能为这场价格混战画上句号。

  按理说,任何一场价格战,不管参战商家是什么目的,总之应该有利于消费者。然而,这场电商价格战“开打”不久,媒体调查就发现了诸多问题,如仅4.2%商品降价、超半数缺货、先涨后降、可比价的商品不多等。也就是说,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战,更像一场看谁更会忽悠消费者的“欺诈战”。

  据相关报道,这场电商价格战结束后,后遗症不断显现,消费者投诉不断,比如,出现了“被撤单”、“被退货”、“被拒收”等现象。可见,这场所谓的价格战,并不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借用某电商资深人士的观点来说,对消费者而言是“欺诈战”,对厂商来说是“绑架战”,对投资者来说是“烧钱战”。

  厂商和投资者对这场价格战究竟如何看待,不得而知。但是,价格战变成“欺诈战”,尽管对主要的几家电商来说,**后换来了流量上涨,却丧失了企业信誉,今后再想靠价格战吸引注意,恐怕没有多少消费者会上当受骗了。进而言之,恐怕受伤的不只是参战的几家电商,还有整个电商行业。

  那么,这场电商价格战何以变成“欺诈战”呢?据说,这与电商行业的萧条有一定关系,如新老电商倒闭裁员、亏损着烧钱、资本撤退等。相关电商企业大概是想在“冬天”里烧一把火以振兴行业,结果“失火”被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排除“合谋”的可能。此外,也与相关电商缺乏商业道德有一定关系。

  事实上,家电零售业长期在打价格战,价格战中也隐藏着欺诈,比如,零售商都宣称自己实体店的产品“售价全市**”,但经过仔细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各个零售商的价格没有多少可比性。这样的“价格战”让相关企业受益了,所以,被几家电商企业模仿或者说被家电零售企业照搬到网络销售模式上。

  有**在分析这场电商价格战时认为,某些电商可能不懂法律。但在笔者看来,现在的企业一般都有法律顾问,电商不可能不懂法。再者,有没有欺诈消费者其实是一个常识问题,几大电商难道不懂常识?笔者以为,涉嫌欺诈的几大电商不是不懂法,大概是因为太懂法了才钻法律漏洞。

  尽管我们有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以及电子签名法、《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但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比如《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管条例》、《网络零售管理条例》、《电子商务营销运营规范》等法规应该出台而没有出台。

  参战的电商其实并不傻。诚如律师所说,这个案件具有复杂性,不好判断具体数量以及罚款金额。也就是说,几家电商很清楚,即使价格战变成“欺诈战”被相关部门调查,也不好判断具体数量以及罚款金额,只能是象征性地罚款,而违法所得又远远大于罚款,所以,才敢于点燃价格战并欺诈消费者。

  可见,关键在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填补监管空白。就这一案件的调查和处罚来说,如果不好判断具体数量以及罚款金额,不妨问计于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对这场价格战有直观的感受,有的消费者还有上当受骗的证据,可以作为处罚的依据。

  让人不解的是,对于这场电商价格战,**发声的是商务部,但仅仅停留在关注层面,似乎没有像发改委一样展开调查并有初步认定。如果相关部门同时展开调查,**时间介入,这场价格战或许就不会有很多后遗症。

相关阅读:

电商 价格战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评论:电商价格战玩的就是“忽悠”
阅读下文 >> 故障机扯出惠普神码俩卖家 售后你推我挡伤人心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4651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