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含泪分析此次事件,人们可以看见此次央视的“特别行动”为人们展示的不是简单的一个事件,而是整个事件过程所反映的问题,如:养殖场为暴利使用“瘦肉精”、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自检形同虚设等等。所以,在对“双汇瘦肉精”事件进行批判的同时,其反面“镜子”的作用也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瘦肉精”加速产业链完善进程
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人们往往都把炮轰的“枪口”对准了监管部门。其实,保障食品安全只靠监管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此次事件中,所涉及的几家生猪养殖场都是小型的甚至是“作坊式”的养殖场。这凸显了我国包括肉制品行业在内的众多行业的一个现状——中小型企业为主,存在着技术落后、条件差、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并且,零散和混乱的局面让监管部门也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力不从心”。
事件反衬:要想在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必须靠行业形成完善的、科学的、一环扣一环的现代化产业链来贡献主要力量。即: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由传统组织结构向现代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延伸产业链,促进畜禽养殖、屠宰加工、制品加工、肉品流通各环节的有机结合与相互协调。尤其是在生猪养殖方面要推进大中型生猪养殖场的推广,降低散养及小规模猪场比例,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
“双汇之殇”给同行提醒
双汇集团作为我国肉制品行业的**型企业。此次涉案“瘦肉精”事件着实让人惊讶。在事件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同行思考和参照。
问题一:“十八道检测,十八个放心”因“瘦肉精”成为空谈。
作为事关民生,事关大众饮食安全的行业,食品安全检测是企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企业在制定检测标准之外,**的是增强企业自检能力,并且付诸行动,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问题二:宋姓主管“停喂一周‘瘦肉精’将检测不出有害物质,对人体无害。”
作为肉制品**企业子公司的采购主管,对猪肉品质的认识竟是如此“自以为是”,不出问题都难。“瘦肉精”因为对人体危害巨大,全**范围内都对其禁用。生猪只要摄入了“瘦肉精”就会在猪体组织中形成残留,尤其是在猪的肝脏等内脏器官残留较高,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且“瘦肉精”要达到170度高温以上才能分解的特性,使得一般家庭烹饪是无法去除去其危害的。
“停用一周后就对人体无害”的言论是极其没有科学根据,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作为全国**肉制品企业的采购主管,犯下这样的错误实在不能让人接受。这个同行企业在人才选用上起到了反面“教育”作用——人才使用必须选择具有相关专业水准和社会责任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