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创业学院>企业家的“智”与“仁”

企业家的“智”与“仁”

2011-03-01 来源:价值中国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中国的古人,尤其是儒家先贤,经常把智与仁联系在一起,比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等。有些企业

  中国的古人,尤其是儒家先贤,经常把“智”与“仁”联系在一起,比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等。有些企业家,把这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墙上,然而,这究竟是出于一种信念,还是一种感悟,或者仅仅是当作一种装饰,差别很大。

    企业家肯定需要“智”,愚人当不了企业家。有些表面上看起来十分憨厚的企业家,内心的精明是平常人难以比拟的。没有几分精明而经营企业,就好像不会水却要跳进大海游泳。企业经营需要智慧,需要才干。智慧是高管赖以谋生的本钱,也是企业运营的前提,智者不惑,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但是,仅仅有智慧,却不一定就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精明过人的企业家一个个落马。当智者被自己的智慧所害时,往往会感叹自己用智过了头,恨不得自己本来就愚笨一些。

    由于有这样的教训,有人试图掩饰自己的智慧,大智若愚;或者试图用聪明的“糊涂”来中和智者的锋芒,韬光养晦,这种做法比只知进取不知退守的智者要高明得多。然而,刻意掩饰自己的智慧,不管是出于自保还是出于退让,都会留下表里不一的蛛丝马迹。弄不好,咄咄逼人的锋芒毕露虽然没有了,反而在不经意间孕育了阴损。

    实际上,智慧本身并没有错,把智慧隐藏起来也大可不必。如果我们总结一下前人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那些因为智慧出众而倒霉的政治家和企业家,毛病并不是出在聪明过人上,而是出在更为重要的因素上。在西方背景下,这种因素包括宗教式的**关怀,在中国背景下,这种因素包括伦理式的仁爱之心。

    从孔子起,中国儒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仁者爱人”是**基本的做人信条。按照古人的说法,如果有“仁”确立价值准则,那么,再多的“智”也无妨于事。“仁”和“智”的关系,就构成了价值与工具的关系。所以,那些一本正经的学究,宅心仁厚,使用一点小小伎俩无伤大雅,这就是“权”,正统儒学中,阳明学对这一点体悟**深。然而,如果没有仁,哪怕是绝顶之智,也有可能为虎作伥,**终会失去人心支持。所以,儒学强调企业家必须以“仁”作为坚守的本根,“智及之,仁不能守之,必失之。”按照朱熹的说法,是“智以明之,仁以守之,勇以行之”。在这个万花筒般的**上,人们经常感叹“一有钱就变坏”,然而**的农民企业家孙大午对此不以为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钱只要来自正道,再多也不会使人变坏。只有那些来路不正的钱,才是为恶的渊源。

    作为企业家,如果只有仁没有智,那就不具备经营的基本技能,如果只有智没有仁,那就会把这种能力用在邪门歪道上。“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只有仁者,才能长久,而没有底线的智者,则很有可能用自己的小聪明把仁当作牟利工具。离开了道义的智慧,是小聪明。山和水,动和静,乐和寿的内涵,确有深意。说到底,企业家的“仁”和“智”,须臾不可分离,有一些所谓企业家,总喜欢技巧谋略,读历史是想在皇家后花园中找到成功秘籍,观现实是想在商海沉浮中窥知赚钱宝典,有意无意把“仁”搁置一边,或者仅仅把“仁”作为招牌幌子,甚至把“仁”当作“智”的技巧,把公益活动当作广告。这样做,有可能短暂得势,但终究不能有大气象。

相关阅读:

领导者 企业家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管好营销员的诀窍
阅读下文 >> 如何化解员工的抗拒心理?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8011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