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渠道商圈 > 成功故事>对话“冬泳”中的张瑞敏

对话“冬泳”中的张瑞敏

2009-02-19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2009年1月10日,青岛,**工业园。**集团2009年度战略发展目标解读会正在举行。

    CEO张瑞敏的发言无疑**指标性。他在发言的**后说:“管子有句话叫‘执一不失,能君万物’。‘一’代表目标,只要目标不偏离,你就可以驾驭一切。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服务引领下的美好家居生活解决方案供应商,只要我们执着一念,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金融危机一定能克服!”

    看来,不管“冬天”有多冷,转型有多难,对未来,**目标已定,并执着一念。

    “自主经营体”,是张瑞敏近来反复强调的另一个关键词。建立让企业整体充满活力,让每个员工在创造市场价值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的自主经营体机制,这是**从未间断的流程再造所追求的目标。

    目标不等于浪漫的愿景,它很现实,甚至冷酷。目标为王,在**更是一以贯之的铁律。就因为没有实现预定目标,2008年年底,**集团六位副总裁被同时免职,引起各界震动。但是,漩涡的中心倒很平静。“这在**是很正常的,干部能上能下,我们是根据事先说定的市场目标说话。”张瑞敏淡然回应。

    也许正如张瑞敏所说的“正常”,年终批量换将,并不意味着**年度经营上的“异常”挫折。其实恰恰相反。

    过去一年,**集团的销售业绩和利润增长一扫近年的“高原缺氧”,于上半年**回升。即便入秋遭遇金融危机,即便入冬遭遇国美突变,但到年终,虽然**“收入的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利润反而比较大,整个集团利润能够增长20.6%”。同时已开展到“半程”的“1000天流程再造”,也让**未雨绸缪地拥有了更稳健的现金流,而且成功避开了“黄光裕事件”带来的应收账款风险。

    环境动荡、凛冽寒风中,张瑞敏深思凝重,却气定神闲。

    在这个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的冬天里,20年来一直堪为中国企业管理****的**,如何看待冬天?如何应对冬天?在无法预测未来“偶然”的情况下,如何提前先手做出“必然”预警?进而又如何长远应对“冬天之后的下一个冬天”?

    张瑞敏的回答依然充满哲学辩证意味:“我们始终把明天当作冬天。”

    是的,同样“出乎预料”,有的企业是一筹莫展,但有的企业却依然底气十足。思索这个巨大差别的答案,对于注定未来处于大起大落环境漩涡中的中国企业,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事关“生存,还是毁灭”。

    在牛年伊始,让我们一起在思考中耕耘,在应变中执着。

    (宏 君、杨 光)

    **,始终把明天当作冬天

    当这一次危机的寒风依然凛冽时,你的企业是否已开始为下一场寒冬做准备?

    时刻准备着!

    《中外管理》:目前,中国家电业正在经历一场行业寒冬,您认为这个冬天有多长?

    张瑞敏:没有想过这个冬天有多长,也没有想过怎么“熬”过这个冬天。因为我们始终把明天当作冬天。 2008年的经济危机,从经济指标上来讲我们收入的增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利润反而比较大,2008年整个集团利润能够增长20.6%,这远远超过收入的增长。

    因为在金融危机波及比较厉害时,我们的头脑还比较清醒,没有片面地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拼命降价、增加营收、增加库存,而是坚守着:如果是不赚钱的订单,或者可能会损害企业利益的订单,就不干。这样,销售收入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反过来产品的竞争力却会加强,利润的增长比原来的还要高。

    比如:国外(市场)这块,我们2008年的目标预计是增长30%,**终我们增加了8%;但海外生产、海外销售这块,今年还是增长了20%多。可以说,前几年我们在全球的布局带来了一定的好处。而假如我们企业还定位在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出口这种状态的话,那这次金融危机就难以克服。

    《中外管理》:普遍认为金融危机不会很快结束,这个冬天对**来说,**的困难和考验是什么?

    张瑞敏: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使企业的海外订单价值减少,另外是城市的消费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很早以前,已经经历过这样一些类似的危机,包括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所以我们始终在做好准备,每天都要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每次经济危机来了之后,给企业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两个:**就是库存加大,第二就是应收账款加大。所以我们在10年以前即1998年,就提出要现款现货。如果能做到现款现货,就没有应收账款的问题。当然,提出现款现货之后也带来一个问题,客户可能不要你的货。因此这是一个系统上的问题,不要货就说明市场不行,所以要带动企业从研发、生产、营销,全系统的都要围绕市场来生产,也就是都要不断地创造用户需求。所以,我觉得应对危机**的办法,就是每天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如果危机来了之后,你再做,那一切都晚了。

    “创新”已经发生质变

    《中外管理》:那么,**已经为过冬做好了哪些准备?

    张瑞敏: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企业不仅要“过冬”,还要学会“冬泳”,而不是“冬眠”。风险和机遇对每个企业都是平等的,这都是外因;能否规避风险、抓住机遇,取决于内因,要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现金是企业的空气,无现金的利润不过是镜中花,能看不能拿。而且用户要的不是产品而是需求的满足,**开始从制造业的优势向服务业的优势转变,追求“现金为王、网络为王”,这都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关键。

    **应对金融危机的具体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要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二是商业模式创新,要实施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三是机制创新,要建立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

    《中外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创新,具体内涵是什么?

    张瑞敏:在产品创新方面,要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的用户主要是“老乡”和“老外”,国外市场用户可以简称叫“老外”,国内市场用户就是“老乡”。对内要深入,一直深入到乡、镇、村,深入到**基层,在城市就要深入到社区。国内城市的家电普及率已比较高了,但是农村的普及率还比较低,正处于一个上升期。所以在农村,我们就一定要到县、到镇、到村!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我们2008年探索了“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提出零库存。

    之所以提出这个理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从外部来讲,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位置已经改变了,过去是企业说了算,现在是用户说了算。企业**要抓住的就是两个字:速度,谁能以**的速度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谁就能赢。从内部来讲,我们也需要能够使整个流程改变过来,和用户的需求相一致,所以**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

    中国的企业过去被应收账款和库存困扰了很多年。**一直认为:营销不只是卖产品,而是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方案,实现与客户的双赢。自1998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市场实行“现款现货”。

    如今,**在进一步探索“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的商业模式。经过多年的努力,**的库存资金占用天数一直保持在20天左右,大大低于行业平均天数。2008年7月以来,**提出防止“两多两少”,即:防止库存多、应收多、利润少、现金少。目前,**的库存下降到了5天,是中国工业企业平均库存天数的1/10。去年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链断了而倒闭,**虽然也面临着全球市场的压力,但因为有健康的现金流作保障,现在仍保持着持续发展。

    在机制创新方面,要建立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

    我们这儿接待参观非常多,参观时问得**多的问题就是:“我们企业里在生产线上的工人非常好量化,但是科室人员怎么办?”因为在他那个地方,科室人员基本就是一个良心活,无法人单合一。其实他说的那个订单只是一个狭义的。从广义上来讲,“单”就是你的市场目标。每个人都要和自己的市场目标结合。当然这是非常难的,但现在我们管理层也在逐渐地结合。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市场目标,员工的工资收入和所创造的价值必须挂钩。你应该是创造100万的价值,如果你创造出来了,就会有工资和奖金;如果你创造不出来,那就不可能有奖金。这种人单合一,可以使人和自己的市场目标、和市场目标的价值,以及自己的收入完全结合到一起。

    《中外管理》:您提出的三创新,其实之前就提过。在新的形势下,有什么不同?

    张瑞敏: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说创新,从外部来讲,主要是抓机遇。从内部来讲,过去说创新主要取决于领导人。比如说,杨绵绵总裁或者各个部门的领导,他们对市场特别敏感,抓住一个机会,销量就上去了。总之,那时的创新取决于市场的机遇和内部少数人对市场的敏感。

    但是现在的创新,就要发展成一个体系了。就像《基业长青》里说的,企业长远的发展,不<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中废网2月19日各地各地废电子价格行情
阅读下文 >> 国务院通过轻工业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575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