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企业命运,与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旦启动薪酬上涨计划,企业利润势必在瞬间发生变化。对于投资人而言,他们拿到的利润将会更少。这是因为,加工企业的利润特别是代工企业的利润主要是由低人工成本和加班创造的剩余价值组成的。一旦人工成本不能维持现状,所有的加工企业无法具有生存下去的勇气。
产业转型之困
积极内迁,正好说明了一个现象。但从深层次解读,应当给我们敲响产业创新发展的警钟。富士康内迁是企业自救的一种方式。那的人工低,富士康就会去哪开厂。其背后的原因是富士康虽为全球500强企业,但富士康没有定价权,也就说富士康在全球代工市场上无话语权。
今天你富士康不接单,马上就有其它竞争对手接单。所以,在这样的境况下,富士康为了追求竞争力,必然会以追求降低生产成本为导向,进行生产布局。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共同弱点。虽然我们拥有庞大的加工业和制造业,但我们无话语权。只能沦为别人的雇佣工。所以,在目前的境况下,富士康只能选择内迁,或许还有一些希望。再过5-10年后,或许单纯制造的富士康将不再出现在大陆。而是向东南亚、非洲转移了。
富士康内迁启示
富士康发展历史轨迹从某一个层面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的一个过程。经济总量增加了,但产业核心竞争力却没有多大变化。
综述所述,富士康内迁将带给我们如下升级转型启示:
1、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前途在于获得市场竞争话语权。只有迈向产业链的中高端,才能掌控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产业转型,若以单一手段,仅通过提高人员工资来维持社会稳定,必定给经济发展造成新的阻力。
3、单一的内迁方式,只能解决制造业眼前困难,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5-10年后,内迁企业将再一次遇到类似问题。因此,只有走创新之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把制造变成制造服务、把制造变成创造,中国企业才有可能找到强大发展之路。
4、产业转型发展,离不开政策指引和政府扶持。因此,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一是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实施升级发展;二是通过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一些产能和产业;三是规划新产业,引导新产业与原有产业进行混合式、互动式、融合式发展;四是搭建产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积极开展技术与市场转化对接工作,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方向、新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新局面;五是引进和吸收新思想新产业,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集成式创新活动。唯有如此,富士康内迁不会变成四处迁徙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