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临储玉米成交市场分析
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仍然呈现坚挺上扬的态势,尤其是关内地区,一直表现为强势,不断创出新高。当然与其呼应的还有国家临储拍卖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那么,为什么近期玉米价格连续上涨,临储拍卖玉米成交量也在不断增加呢?本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内市场粮源已经枯竭,临储玉米成为当前主要的采购途径。2008/09年度的临储收购政策使国家收购了3700余万吨的东北玉米,使得国内市场在本年度大部分时间消化关内产区的玉米,随着关内地区玉米粮源的枯竭以及临储玉米迟迟没有抛售,国内市场出现阶段性粮荒,价格开始迅速暴涨。尽管从7月 21日国家开始抛售临储玉米,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结算、交割、运输等相关手续及过程难以短时间内能够缓解关内产区的供给压力,使关内价格持续保持坚挺,从而也相应的拉动了南方销区市场。
2、运力因素导致贸易商的采购热情高涨。为了缓解东北三省一区临储收购粮食的库存压力,3月中旬国家下达2009年**批跨省移库300万吨计划,到目前已经下达了3批,共计将外运大豆及玉米905万吨。国家大量调运临储粮食跨省移库,极大的占用了铁路运输资源。同时,由于国家持续大力发展国内基础产业,拉动国内经济,使得国内铁路运输趋于紧张。另外,由于国家加大公路运输整治力度,对公路运输超载的限定较为严格,加上国内成品油价格不断上涨,原先采用公路运输粮食的成本增加,公路运输量相对萎缩。因此,造成关内及销区玉米价格相应提高。
3、旱情不断加重,玉米减产预期增加。近来,我国北方地区旱情呈回升态势,南方部分地区也出现旱象,截止到8月27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为1.45亿亩,超过多年同期均值300万亩,有693万人、562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目前来看,作为玉米产量大省的吉林、辽宁、内蒙古受旱程度都比较严重。例如8月11~24日辽宁旱区降水量为5~42毫米,其中辽宁阜新地区、朝阳西北部在11毫米以下,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少7成以上。尽管近期吉林及黑龙江部分区域的连续降雨已经极大的缓解了旱情,吉林省的吉林、延边、通化、辽源和白山等市(州)也解除农业干旱应急响应,但单产下降已成定局。
受旱情的影响,场普遍预期2009/10年度我国玉米产量有可能大幅下降。市场上率先作出反应的是期货市场。自8月13日以来,大连玉米期货价格连续大幅震荡上扬,成交量也不断增加,投机资金入市明显。截止到8月28日,大连5月主力合约收至1767元,较8月13日主力大幅拉升的开盘价上涨96元,涨幅达到5.75%,并创出年内新高1769元。期货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现货价格的心理预期。
但是,尽管当前国内玉米价格表现较为强势,但后劲不足。分析如下:
一、玉米补贴政策实施,东北加工企业原料压力解除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已下发通知,划转部分国家临时存储玉米作为地方临时储备进行定向销售。据了解,本次划转数量共576.75万吨,均为2008年生产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用作定向销售。具体到各省:内蒙古103.7万吨,辽宁23万吨,吉林253.3万吨,黑龙江196.75万吨。此次定向销售**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此举意在促进东北产区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率。8月27日黑龙江省粮食局和相关部门已经率先召开地方临时储备玉米定向销售工作会议,根据深加工企业申报情况,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将黑龙江省2008年收购的国家临时存储玉米196.75万吨粮权一次性划转给省政府,由省储备粮管理公司统一接收,划转后的地方临时储备并付诸加工的玉米给予150元/吨一次性补助,并作为省地方临时储备玉米定向销售给年加工能力在 10万吨以上的玉米加工企业。如果东北三省一区的定向划转计划全部执行,在新粮上市之前,东北玉米加工企业则无后顾之忧,市场价格仍将维持稳定。
二、短期国内市场抛压依旧,玉米供应充足
截止到8月28日(即8月末)临储玉米已经销售580.21万吨,占已抛售量的47.96%,三批跨省移库玉米接近500万吨。7月21日开始抛售临储玉米之前的2007/08年度和2008/09年度临储玉米总量接近4000万吨。也就是说截止到8月末,在东北储存的待售临储玉米总量仍在3000万吨。因此就东北市场来看,距离玉米集中上市不足2个月,巨大的库存量很难提起加工商及饲料厂商的兴趣。尤其是饲料加工企业的产业链较短,资金周转灵活,基本随行就市,采购较为平缓,难以拉动东北玉米价格。而目前关内玉米已经少量上市,9月中旬关内玉米将集中上市,贸易商对临储玉米的采购力度将逐渐减弱。周期性拍卖的临储玉米成交量难以**增加。尤其进入9月中旬,成交量不排除萎缩的可能。
三、关内玉米长势良好,即将上市
今年,华北黄淮地区夏玉米长势良好,丰收的可能性较大。在冬小麦收割之后,夏玉米播种期间墒情良好,加上整个生长期气候适宜,如果在9月上旬之前不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关内玉米单产将有可能超过去年。
四、临储玉米流入到关内的数量增多
近期,随着关内玉米价格的不断上扬,与北方玉米价格差距也逐渐拉大。例如,当前青岛地区饲料厂收购玉米价格为1900元,与锦州平舱价相差150― 160元,中间有利可图。抢时间就是抢金钱。目前很多贸易商就是抓住了新玉米还没有集中上市的间隙打时间差。从6次临储拍卖的结果看,成交量和成交率**高的都是辽宁省,每次成交率都超过50%,明显高于吉林、内蒙古和黑龙江,尤其是8月25日举办的第6次临储拍卖成交量达到59.36万吨,成交率达到 98.9%。另外,从锦州港了解到,近期发往山东的粮船明显增多。
五、肉蛋价格上涨难以**提升玉米消费量
近来,国内肉蛋价格相继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上涨。据农业部监测显示,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7.79元/公斤,比上周上涨3.3%。,较5月底**时的 13.42元上涨32.56%。全国鸡蛋平均价格7.83元/公斤,比上周上涨2.5%,同比下降1.3%。截至本周,鸡蛋价格连续5周上涨,累计涨幅 6.2%。较年初上涨27.4%。上涨的原因不排除国内经济恢复,企业用工数量增加,提高了肉蛋的消费,同时,新学期开始,肉蛋需求进入旺季。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饲养成本,造成肉蛋价格出现补涨。今年4月以来,受临时储备收购玉米政策影响,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以养殖业较为发达的山东为例,目前饲料企业收购的玉米价格为1840―1880元,较年初的1250―1300元上涨了45%左右。目前国内肉蛋价格相对于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仍然偏低。尽管肉蛋价格有所上涨,但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仍然不高,尤其是多数大中规模养殖户仍在观望。同时,由于养殖周期较长,即使现在增加补栏数量,饲用玉米消费也将进入下一个年度,对当前的仅一个月的旧作市场年度影响不大。
六、国际玉米市场供需矛盾缓解,玉米出口难度犹存
年初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玉米价格与国际市场倒挂。尽管国家在6月1日取消了玉米及制品的出口退税,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玉米出口共计7.08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6.18万吨下降56.24%。就目前来看,2009/10年度全球玉米市场供需矛盾已经趋缓。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09/10年度全球产量为7.898亿吨,消费量为7.945亿吨,期末库存将为1.415亿吨,库销比为 17.71%,将为2005/06年度以来仅低于2008/09年度的库销比,略低于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尤其是如果不出现早霜,2009/10 年度美国玉米产量将达到3.24亿吨,创出仅次于2007/08年度的历史次高点。因此,在国际市场供需矛盾趋缓的背景下,国内玉米出口的压力仍然较大,是比将增加国内玉米市场的供给压力。
综上所述,近期国内玉米市场的上涨势头将要趋缓,不排除缓慢回落的可能。近期需重点关注北方旱情的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