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机械资讯>行业深度分析 关于发展低碳建材的思考

行业深度分析 关于发展低碳建材的思考

2010-02-04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慧聪建材网】跨进2010年,意味着新世纪又一个新的10年开始了。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起步的时候,我们眼前的**风云变幻,我们面对的局势纷繁复杂,有太多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成了地球上“**热”的城市,有19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代表出席**气候变化会议,会议从开幕前的“热闹”变成了闭幕前的“吵闹”,看起来有些不欢而散的味道。

    当今**,在发达国家,防止气候变暖已从一个理论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声音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对于中国来说,相信全球变暖的理论并承诺减排份额肯定是没有坏处的,这和我们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是一致的,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但有一条是需要我们坚持的,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这就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争取未来的发展权。防止气候变暖,我们既要靠自己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判断能力,又要有**眼光、战略思维和负责任的行动,要搞清楚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而不能被西方人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论调所左右。

    气候变化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确实是一件大得不得了的事情。我们大家已经看到了,刚刚进入新的一年,极端天气状况就让人们措手不及。元旦之后,北京降了近50年来**的一场雪,气温也冲破了近40年来的**值,内蒙古、新疆的一些地方降雪厚度达到3米以上。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英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遭遇了四五十年来**的降雪和严寒天气。这仅仅是气象的提醒和警示。从全球范围看,气候冷热变化反常,由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频频暴发,人类与环境、人类与气候的矛盾似乎越来越尖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距离越来越变得难以丈量、遥不可及。

    眼看着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带给人类的严峻挑战,我们建材行业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迎接并加快建设低碳经济,就是努力推动低碳建材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该勇敢地去担当,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有关**依据全球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指出,如果说**次经济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经济革命是电力,第三次经济革命是信息革命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将催生第四次经济革命,这将是一次新能源革命,是人类以防止再生能源枯竭,防止地球变暖,从而拯救地球家园的行动。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已是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重塑**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真正认识到,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支柱,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正确路线。近日,国内有一家主流媒体分年龄段作了一个主题为“生活中**忧虑”的大范围调查。调查结果中有关于住房等多个“生活中**忧虑”的选择,但选择**多的还是“气候与环境变化带来的身体健康状况恶化”。想一想,这些年来我们确实没有很好地善待我们生存的环境,没有善待我们饮用的水资源,没有善待我们呼吸的空气,甚至没有善待我们的食物。现在看来,代价确实很沉重。好在越来越多的人醒悟了,他们发出呼吁:我们不能住着新房、开着汽车、银行里放着存款,但却呼吸着有害的空气,喝着被污染的水,吃着不环保、不健康的食物,听着亲人和朋友在病榻上传来的呻吟。我们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发展低碳建材产业。

    跨进2010年,意味着新世纪又一个新的10年开始了。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起步的时候,我们眼前的**风云变幻,我们面对的局势纷繁复杂,有太多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成了地球上“**热”的城市,有192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代表出席**气候变化会议,会议从开幕前的“热闹”变成了闭幕前的“吵闹”,看起来有些不欢而散的味道。  当今**,在发达国家,防止气候变暖已从一个理论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声音可谓一浪高过一浪。对于中国来说,相信全球变暖的理论并承诺减排份额肯定是没有坏处的,这和我们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是一致的,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但有一条是需要我们坚持的,也是需要我们警惕的,这就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要争取未来的发展权。防止气候变暖,我们既要靠自己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判断能力,又要有**眼光、战略思维和负责任的行动,要搞清楚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做,而不能被西方人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论调所左右。 

    气候变化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确实是一件大得不得了的事情。我们大家已经看到了,刚刚进入新的一年,极端天气状况就让人们措手不及。元旦之后,北京降了近50年来**的一场雪,气温也冲破了近40年来的**值,内蒙古、新疆的一些地方降雪厚度达到3米以上。距离我们很遥远的英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遭遇了四五十年来**的降雪和严寒天气。这仅仅是气象的提醒和警示。从全球范围看,气候冷热变化反常,由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频频暴发,人类与环境、人类与气候的矛盾似乎越来越尖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距离越来越变得难以丈量、遥不可及。

    眼看着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带给人类的严峻挑战,我们建材行业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迎接并加快建设低碳经济,就是努力推动低碳建材产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应该勇敢地去担当,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有关**依据全球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分析指出,如果说**次经济革命是蒸汽机,第二次经济革命是电力,第三次经济革命是信息革命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将催生第四次经济革命,这将是一次新能源革命,是人类以防止再生能源枯竭,防止地球变暖,从而拯救地球家园的行动。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已是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重塑**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真正认识到,低碳经济是经济转型的支柱,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正确路线。近日,国内有一家主流媒体分年龄段作了一个主题为“生活中**忧虑”的大范围调查。调查结果中有关于住房等多个“生活中**忧虑”的选择,但选择**多的还是“气候与环境变化带来的身体健康状况恶化”。想一想,这些年来我们确实没有很好地善待我们生存的环境,没有善待我们饮用的水资源,没有善待我们呼吸的空气,甚至没有善待我们的食物。现在看来,代价确实很沉重。好在越来越多的人醒悟了,他们发出呼吁:我们不能住着新房、开着汽车、银行里放着存款,但却呼吸着有害的空气,喝着被污染的水,吃着不环保、不健康的食物,听着亲人和朋友在病榻上传来的呻吟。我们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发展低碳建材产业。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阶段,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铁路、地铁、机场、轻轨及房地产建设都处在上升阶段。正是这个历史进程推动了我国建材行业的长足发展。预计2009年我国水泥产量在16.5亿吨上下,平板玻璃在6亿重量箱左右,建筑陶瓷在65亿平方米左右,墙体材料在5000亿标准砖左右。包括石材加工和建筑涂料、卫生洁具等产业在内,我国的主要建材产业的产能和产量都已连续多年位居****。尤其是水泥工业,2009年产量增加了约1.5亿吨以上,增量超过了美国和印度当年产量的总和。我们如何在保证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完成体量如此庞大的一个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有关**学者认为,低碳产业将产生新的技术标准和贸易壁垒。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的**者、主导者乃至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贸易壁垒。因此在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会因新的低碳模式而再次拉开差距。从目前全球低碳产业发展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来看,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规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可能成为第三个规制全球发展的总则,引领**经济的未来发展。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拥有****优势,在根据全球气候谈判确定的**新体系中必将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主导地位。从长远看,碳交易市场及其碳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因此增加了一个主导**格局的新平台。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历史常常以惊心动魄留下深刻印记,也常常以峰回路转写下绚丽篇章。本世纪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谁能抢先发展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作为建材行业的新闻媒体,我们对金融危机狂风巨浪过后发展低碳建材产业充满着期待。我们真诚地希望,2010年能够成为中国低碳建材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我们通过学习思考认为,低碳建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应该是:“调结构、降能耗、优能源、促循环、推交易、增碳汇”。换言之,是一条减量化——利废化——结构优化——新型化的清晰轨迹。唯有这样,才能摘掉戴在我们行业头上的“高能耗”、“高排放”、“产能过剩”三顶“帽子”,才能促进建材行业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继续保持竞争力和**,从而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两线受阻 2009年价格战致陶企利润大跌
阅读下文 >> 宝钢杀入钢铁之源 铁矿石谈判逼近尾声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3477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