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底,薪酬和花红又成为关键词。今年的“奖金盛宴”能否如期来临?答案正在酝酿之中。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高盛今年业绩蒸蒸日上,员工薪酬亦水涨船高,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而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银、瑞信、德意志银行等几大行,薪酬政策也各出奇招。
不计算年终花红,根据上述几大行已公布的前三季度财报来看,今年前九个月高盛盈利84.4亿美元,同时向3.17万名员工支付了总计167亿美元的薪酬和福利,人均约52.7万美元,超过2008年该行全年人均薪酬39.5万美元。
摩根士丹利今年前九个月人均薪酬则仅为17.53万美元;另外一家主要的美资银行摩根大通,同期人均薪酬与高盛相比更是相形见绌,仅有9.87万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大通投行部门同期人均薪酬却达到35.38万美元!
三家主要欧资银行中,今年前九个月瑞信和瑞银的人均薪酬分别为25.3万美元和18.4万美元(汇率换算后,下同),德意志银行人均约16.4万美元,都远远落后于高盛,但整体并不逊色于另外两家美资银行。
花红向来是**诱人的部分,不过,具体的奖金分配方案要到明年初才会揭晓。高盛12月10日已经宣布高管奖金方案,30位**别管理者将以**而非现金形式获得他们2009年的全年奖金,且至少有五年的锁定期。
“外资银行提高高管奖金的股权比例应该会是大势所趋,去年底和今年初很多外资投行的人就没有奖金了或者是奖金很低,”Mankeep Group的一位投行和私募猎头告诉记者,“前几年市场很火的时候外资行的奖金很诱人,但现在很多外资行招人时都不再保证奖金了。”
“薪”情各异从员工薪酬占银行净收入的比例中,可管窥该行的薪酬力度与倾向。
记者发现,高盛人均薪酬虽然遥遥**,但由于净收入上升,该行薪酬占净收入比例却仅为47%;摩根士丹利这一比例则高达64%,主要是因为净收入下降和盈利状况不佳,该行三季度才实现今年的首次盈利,之前已连续三个季度亏损,亏损总额高达130亿美元。
与专注于投行业务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不同的是,商业银行业务占比很高的摩根大通薪酬占净收入比例在几家银行中**,今年前九个月共支付218亿美元薪酬,仅占其净收入772.7亿美元的28%,但投行部门占比为38%。
六家银行中这一比例**高的是瑞银,虽然该行前三季度净亏37.9亿美元,但却支付了127亿美元的薪酬,占净收入159亿美元的80%左右!其中第三季净亏5.64亿美元,却支付了45亿美元薪酬,高于去年同期的44.1亿美元,据传是因为瑞银曾在今年5月将该行高级职员的基本工资平均提高50%,以阻止人才流失。
更甚的是,瑞银投行部门的薪酬占净收入比例甚至达到了170.6%,换句话说,瑞银前三季度投行整体“入不敷出”,净收入还不够支付员工薪酬。该行投行部门前三季亏损61.4亿美元,但人均薪酬却达到27.1万美元,高于全行的18.4万美元。
相较之下,瑞信和德意志银行这一比例分别为46%和40%。瑞信前三季度创下57.1亿美元的净利润,扣除120亿美元薪酬后还有260.8亿美元的净收入;德意志银行前三季度也盈利53亿美元,扣除128亿美元薪酬后的净收入也有321亿美元。
薪酬政策调整大势难逆不过,业务颇为进取的高盛在员工薪酬机制方面也开始转向保守。今年5月初高盛曾宣布,随着每名员工薪酬总额的增加,现金比例应当减小;单一年度的现金薪酬不应高于较长期的股权激励所含有的价值,而股权奖励应有较长时间的锁定期;一旦员工的行为或判断导致公司财务报表的重编或对公司的业务造成其他重大损害,可以没收或扣减奖金。
高盛在12月初公布的高管奖金方案也规定,若**持有者未能正确地进行风险管理,高盛有权将**回收。这些规则意味着年终奖盛宴今年或许不会再上演。但上述投行内部人士表示,由于高盛今年业绩很好,因此今年派发的奖金数额应该仍会很可观,尤其是级别比较低的员工应会得到比去年更多的现金奖金。
摩根士丹利在今年4月就宣布实行可收回已发放奖金的政策,并规定从2009年起高管薪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固定年薪,二是基于一年内公司和个人业绩的年度激励(以股权或现金的形式),三是基于长期业绩的股权单位计划,三年内达到预定的ROE目标方可将股权单位转换为普通股。
瑞信今年10月亦宣布,明年开始7000名董事总经理及董事的基本薪酬将会调升,奖金比重则会减少。超过10万美元及等值当地货币的奖金,部分会延期并平分为**及与银行ROE挂钩的现金奖励;与平均股价以及ROE挂钩的**将分4年发放,与银行ROE挂钩的现金奖励分3年发放。
瑞银则在去年11月就对其高管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宣布从2009年开始传统的年度奖金计划转变为现金结余计划,不再一次性支付,而是建立独立的账户,每年领取的金额不超过账户余额的33%,剩余余额转入下一年账户;如果出现对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重大调整、违反风险管理要求、业绩质量不合格等情况,都将对账户余额进行扣除。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