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冶金资讯>钢铁业60年:坚硬追赶 超越以量为纲

钢铁业60年:坚硬追赶 超越以量为纲

2009-09-28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编者按:四十年前,中国全民大炼钢铁的疯狂,几乎让人们把能找到每一个铁片儿都投进了各式各样的炼钢炉。2009年7月,甘肃出土了迄今为止保留**完好、规模**的“土法炼钢炉”。有意思的是,这是在一次文物普查中得到的收获,这似乎也提醒着我们,中国人对钢铁产量的崇拜由来已久。还是2009年,8月份,中国**现代化的钢铁公司宝钢,终于挤进了**钢铁巨头三甲的行列。这是一场艰难的超越。

    鞍钢的贡献

    1949年的春节,北方大雪。

    鞍钢里发出的轰鸣声、撞击声甚至高炉里飘出的刺鼻味道都让老劳模孟泰感到兴奋。这是鞍钢恢复生产的第二年,这个日伪时期相当**的鞍山制铁所和昭和制钢所,将阴差阳错地为新中国恢复工业基础,留下可圈可点的一笔。此前,鞍钢作为日本在远东**的生产基地,规模仅次于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今天的新日铁)。

    “由于这里曾是日本的战略基地,被美国人轰炸过;日本人在撤走的时候,把高炉和平台都破坏了,把车间也炸毁了,受破坏的程度可想而知。他们曾说,这个地方以后只能种高粱。”时任鞍钢生产处处长的杨树棠回忆,而此时的孟泰就在这一片废墟中去搜寻有用的零件,然后放在炼铁厂旁边的一座简易房里,而后来这座仓库被命名为孟泰仓库。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那个时期,孟泰的名字成为了所有鞍钢人意志和精神的象征,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这似乎意味着荒凉即将过去。1952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

    时间很快到了1953年,孟泰的女儿孟庆珍18岁,刚参加工作不久,也成为一名鞍钢的工人。这一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个五年计划中,鞍钢成为了东北工业建设的重点。

    鞍钢的底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很快焕发出活力,1953年10月,我国历史上**根无缝钢管在鞍钢研制成功,同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投产。“工人们特意把首批生产的无缝钢管和钢轨样品,作为礼物送到了北京。”孟庆珍回忆说。

    创业的激情感染着这里的钢铁人,颇具雏形的现代管理体系也逐渐萌生。仅就技术管理而言,1953年到1955年间,鞍钢共制定和修改技术标准243种,技术规程417种。在强大的国家意志下,鞍钢在这期间获得的投资占到了全国同期冶金工业基建投资总额的1/3。同时其五年累计产量也占到了全国同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产品品种也由1952年的32类378种增加到98类710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急需的钢材品种。

    鞍钢很快成为那个年代各地学习的榜样,而鞍钢也派出了很多技术人员对武汉钢铁厂、唐山钢铁厂进行了援建。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中,鞍钢响应党中央的“为实现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号召,动员工人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主动延长工作时间,1960年3月11日,中共鞍山市委向中央提出了《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批示:“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实际上,“鞍钢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也就是指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或管理人员与工人相结合,还有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重建鞍钢,使新中国的钢铁工业顽强起步,而“鞍钢宪法”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195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了800万吨,达到历史上的**高峰。

    “高炉”成群 大炼钢铁

    2009年7月17日,甘肃肃南县方圆50公里的范围内,出土了大约千座土法炼钢炉。这些作为文物的炼钢炉群正是四十余年前,中国全民大炼钢铁的存证。

    后来曾经曝出铁本案的江苏常州也在当时陷入了大炼钢铁的时代怪圈,上世纪60年代的《常州日报》上曾有如此描述,“常州市有关领导决定,今年钢铁生产不仅要翻几番、几十番,而且要翻100番、1000番。目前市区的大炼钢铁运动全面展开,并迅速波及城乡。常州市、武进县成立钢铁联合指挥部,纺织机械、商业、**都抽调大批干部职工,武进县抽调民工1万余人,与常州市10万多人组成炼钢炼铁大军,由市委书记挂帅,市、县、区、基层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和群众一起苦干,到了1960年,全市小土炉已经超过了4000座。”

    忽如一夜春风来,神州处处钢花开。

    一位钢铁行业退休老干部回忆,在当时全国的各个城市,炼钢炼铁运动如火如荼,成千上万的群众不分行业、不分工种,男女老少齐上阵,各家各户搜废铁。搜不到就砸铁锅、砸铁器、砸铁门铁窗,只要是带铁的物件,一概收缴投入炉中。 一味追求数量的冒进政策,让中国钢铁业尝尽了苦头。《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钢产量和生铁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所炼的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大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冒进的结果,让钢铁业的混乱持续了十余年。

    宝钢 新日铁的“礼物”

    1977元旦这一天,天已经很晚了,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林乎加拨通了原冶金部部长唐克的电话,诉说了上海上马钢铁厂的迫切要求,通话持续了足足了半个小时。

    此时的上海,是仅次于鞍钢的全国第二大钢铁基地,1976年的钢产量已达430万吨。上海钢厂没有生铁,430万吨钢所需要的生铁,要靠武钢、本钢、马钢等企业按国家计划调拨,一年数百万吨,既增加了不堪重负的铁路运力,又限制了上海钢厂的发展。按上海钢铁厂的生产规模,年生铁缺口达300万吨左右,此时的上海新建炼铁基地已是十分迫切。

    1977年1月下旬,原冶金部派出以规划院院长王勋为首的规划小组赶到上海。林乎加兴奋异常,当天晚上就到王勋下榻的上海大厦17楼,握着规划小组每一名成员的手,兴奋地商谈,一直进行到深夜。临别,林乎加把自己的上海牌轿车让给了考察小组乘坐。

    一星期后,王勋兴冲冲地告诉林乎加,可以在上钢一厂安排建设两座1200立方米的高炉。1200立方米高炉,一天可出铁2000吨左右,林乎加听了异常高兴。

    不过此后,这个计划几经周折仍然未能落定。

    事情的变化出现在同年的10月,此时由原冶金部副部长叶志强带领的中国代表团访问了日本,参观了当时****的新日铁公司,并带回了新日铁赠送的一部电影专题片和幻灯片,而后,这些影像资料被安排在李先念、余秋里、谷牧等中央领导处播放。

    电影放完后,他们被影片中的画面所震撼。烟囱里没有浓烟滚滚,宽工作现场一尘不染,比中国的医院还要洁净;厂区几乎看不到人影,只有少数几个人坐在计算机屏幕前指挥着生产。中央领导的心弦被拨动了,宝钢终于开始真正启动了。

    值得一提的是,宝钢在建厂之初就大胆在高起点的基础上做到了引进国外的**技术、装备和工艺。“宝钢当时顶住了很大压力,引进了集西欧、日本、美国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数百项专利使用权和技术秘密。”宝钢的一位老工程师对记者回忆道。这很快就使宝钢的综合技术水平达到了当时国际上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水平。

    当然,这背后是不菲的代价,宝钢钢铁工业基地陆续投入了300亿元,而中国1977年当年的财政收入才800亿元。可见宝钢当时工程之浩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宝钢初期的现代化就是买来的。”但是随着宝钢对自主研发的不断投入,逐渐成为了一个创新型企业。2006年宝钢新产品销售率达到20.8%;宝钢分公司吨钢综合能耗、高炉燃料比、高炉喷煤等多项节能减排技术比都保持了****地位。

    1999年12月29日下午,北京,一辆装着四台冰箱的小型货车驶进文津街,拐进中南海北门,在一幢三层楼前停了下来。

    这里是**办公厅,搬运工把冰箱抬进大厅,打开包装箱。一台通体雪白的**大王子冰箱露了出来。冰箱侧板上方,醒目地标着“宝钢钢板**冰箱”8个深蓝色的大字,从这一天起,中国制造的冰箱终于用上了国产的钢板,中国进口冰箱面板成了历史。这只是一个开始,此后,宝钢的产品陆续替代国外进口产品,宝钢还为“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航天飞船关键部位提供了耐高温用材,为中国节省了大量外汇。   现代化新解:技术、市场、矿石一个也不能少

    1985年1月2日,**艘4万吨级的“江达海”号货轮满载印度矿石泊靠宝钢码头,1月19日,**艘13万吨级的“巨拉”号货轮满载巴西粉矿经宁波减载驶抵宝钢,宝钢首开进口矿石先河,揭开了中国大规模进口矿石的帷幕。

    而在这个帷幕拉开以后,全国个钢铁厂陆续登上舞台,继宝钢之后,全国各钢铁厂开始大批量使用进口矿石,位于中原的邯钢、湖北的大冶、远达内地的新疆钢铁公司都开始吃进口矿石,而也是从这一年,我国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铁矿石谈判。

    2009年6月5日,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的心情极为复杂,这一天,他必须告诉一个令投资者倍感失望的消息,“力拓集团今天上午发布了正式公告,宣布其董事会撤销对2009年2月12日双方达成的战略合作交易的**。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由于进入2000年以后,铁矿石市场开始对我国钢铁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钢铁企业超过一半的原料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2009年09月28日冶金业产业导读
阅读下文 >> 山西煤老板3000亿补偿金觊觎土地开发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986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