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夏粮丰收难拒进口骤增 取消临时收储呼声变高

夏粮丰收难拒进口骤增 取消临时收储呼声变高

2015-08-24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在国内夏粮迎来连续12年丰收的同时,另一方面却是谷物的进口量大幅度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谷物

  在国内夏粮迎来连续12年丰收的同时,另一方面却是谷物的进口量大幅度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谷物共进口1629.3万吨,同比增66.5%,其中净进口1605.0万吨,同比增68.3%。

  在具体的品类上,除了小麦的进口量同比下降之外,玉米、大米、大麦和高粱的进口量都有大幅提升,尤其高粱的进口量更是同比增加了1.6倍。

  “高粱之所以进口激增一方面是由于高粱没有进口配额限制,而玉米、小麦都是有配额限制的。”中华粮网信息研究总监张志先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由于玉米配额限制致使国内外价差比较大,因为高粱对玉米有替代作用,所以进口量激增。”

  而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5年中国高粱进口量为900万吨,相对于2014年的578万吨,进口增量超过300万吨。

  “国家为守住‘种粮卖的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安全底线,长期以来都是托价收储,目前已经逐步放开收储政策,让农产品价格回归市场,这可能刺激了部分农产品进口激增。”西北某省份一位粮食系统官员表示。

  实施配额制意在平抑玉米进口“价格倒挂”对国内玉米生产者的影响,然而却引发高粱进口激增。

  这样“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情形,从某种程度上让托价收储政策走到了尴尬的十字路口。

  进口激增的背后

  “进口量激增的背后,我们仔细分析农产品的进口数据能发现部分农产品今年来进口量持续增加,但是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却始终处于稳定。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对于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都有配额限制,而且这些配额大部分掌握在国有企业的手里。”张志先说。

  其实,这一情形从2014年已经初显端倪。小麦、稻米、玉米这三大主粮在配额制管理下,进口总量818.4万吨,同比减少26.1%,但同期,大麦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131.8%,高粱进口577.6万吨,同比增4.4倍。

  2014年对小麦、稻米、玉米三大主粮实施进口配额制限制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粮食库存高企、阶段性供给压力较大的矛盾。

  “但是因为玉米在国内因政府托市价格比较高,在国际上又因为没有配额无法进口,所以大多的饲料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更愿意进口没有配额限制,而且价格低廉的高粱、大麦等作为饲料源。”张志先表示。

  玉米临时收储启动以来,收储价格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从2008年的1500元/吨左右上升到2014年的2200余元/吨。目前国际到港玉米价格为1600元/吨左右,而国内的玉米价格却高达2480元/吨,两者差价约800元/吨。

  “收储政策使得在国内农产品是没有市场价格的,只有政府定价,因此不管是小麦、玉米还是高粱价格几乎大部分与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关。”一位农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中国玉米网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东北产区农户种植玉米成本均在10000元/公顷以上,同比每公顷大幅上涨1000~2000元,在种粮成本逐年上涨的压力下,农民仍在坚定玉米种植的**支撑力量就是来自政府的托市收购。

  但在价格倒挂的背景下,玉米产量依然维持高位的后果就是库存高企。2012年国家临时收储收购3000余万吨,2013年收购7000余万吨,2014年收储8000余万吨。业内预计,我国库存玉米目前高达1亿吨以上,而玉米的年总产量才2亿吨。

  在这个现状下,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的呼声越来越盛。

  **近一个明显的信号来自农业部日前公布的一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以下简称“答复摘要”)。其中表述:对于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弹性大、产业链条长、国内外市场关联程度高的品种,要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引导生产、调节供求,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由此预期,中国玉米收储政策将继续,但政府收储的规模将逐步缩减,且政府的**收购价格也将下滑。

  “我国目前已经正在调整收储政策,已经取消了棉花、大豆的收储,并同步开展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玉米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也取消收储政策。”北京东方艾格农业资讯分析师马文峰表示。

  政策生变

  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可能会进行调整的预期已经对市场有所影响。

  记者采访的多位农产品经销商均表示今年的粮食收储可能会不同于往年,其中**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收储政策正在改变。

  “从今年的玉米长势来看,玉米的丰收已经成为定局,但是今年的玉米收储价格可能会低于往年。”东北一位拥有运粮铁路的粮食经销商向记者表示。

  有行业分析师甚至预测今年的玉米政府保护价预计较上年度的1800元/吨下调20%。“但现在问题在于国家农业部可能会反对,因为这可能在占中国玉米产量40%的东北地区引发农户的不稳定情绪。”这位分析师表示。

  政府下调玉米保护价的预期已经令2016年1月大连玉米期货价格承压,目前该合约大约报2000元/吨,低于大连港现货价格的2350元/吨。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原意是临储政策是对市场价格的一种干预,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玉米价格,保证了农民收入。但是,市场价格扭曲,产量、库存、价格以及进口量全面上升等这些副作用也日益显现。

  目前,尽管市场对于收储政策的逐步收缩有共识,但是取而代之的目标价格收购能够让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回归市场主导,眼下似乎还有待观察。

  2014年,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在2014年已经开始了。首批调整是对东北大豆和新疆棉花试行目标价格试点,取消原来的临时收储政策,主要由市场来决定这两类农产品的价格。然而,目标价格制度实行一年以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大豆为例,2014年,大豆进口7140万吨,数量仍在刚性增长,国产大豆产量仍不断萎缩至1200万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是目标价格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例如目标价格在主产区,差价补贴力度很小,一亩大豆补贴十来块钱,没有临储价格支持来得直接;补贴兑现速度非常慢。

  “包括地方政府也有抱怨,现在要搞清楚每家每户种多少,卖多少,执行成本太高。”李国祥说。

  利益格局待突破

  **收储、临时收储、农业补贴、进出口调控这些一直都是农产品市场化基础上的政府行为。上述利好政策使得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同品种农产品价格相比,只高不低。

  为了重新将农产品价格推向市场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要求也提及了关于农产品收储放开的信息。

  该要求表示,对不同品种农产品要实行差别化支持政策。对于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应继续坚持**收购价,但要改变价格刚性上调的市场预期,以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弱化**收购价政策“保收入”功能,减少农民增收对粮食市场价格上涨的过度依赖,同时统筹运用好价格支持和补贴两个手段,保护农民利益。

  对于上述信息,张志先认为,放开收储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但关键是部分农产品已经形成固定的价格体系以及利益格局,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今年小麦的收购价格是历年来**。”来自甘肃庆阳的粮食经销商高文向记者表示,2015年陕西咸阳地区以及甘肃庆阳、平凉地区均在小麦收割季节遭遇连阴雨,致使小麦出现黑头病,质量普遍较低,收购价格均在1.0元/斤以下。

  另一方面,高文还表示,今年除了小麦的价格低之外,还有一个现象比较明显,那就是今年小麦的销路没有去年那么好,总体感觉下游的需求不足。

  张志先表示,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甘肃、陕西;例如小麦的主产区河南、安徽等地今年的小麦整体价格都低于往年,而且也都普遍在收割的季节遭遇连阴雨,小麦的质量偏低达不到国家收储的标准。面对上述情况,其中安徽省就启动了省级临时收储,确保老百姓的基本利益。

  对此,记者致电安徽省粮食部门证实了上述消息,今年七八月份新小麦上市之后,小麦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的收购性不够积极,尤其是对于达不到国家收储标准的小麦甚至降低价格都无人问津。安徽省为了激活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启动了省级临储政策,降低标准、降低价格收储新上市小麦。

  “站在收储政策变更的转折点,大多数经销商都对市场持观望态度,如果等不到收储价格出台,势必会出现类似小麦收储的情况,价格低、销路不畅,**终也只能政府托底救市;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粮食经销商已经习惯了依靠中储粮赚钱的经营模式,因此也不会放弃国家托底收储的利好。”张志先表示。

相关阅读:

夏粮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国产智能坐便器陷质量风波 企业喊冤:检测标准滞后
阅读下文 >> 旺季可期 优质玉米或迎来转机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8183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