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物流资讯>危机下物流企业如何加快发展

危机下物流企业如何加快发展

2009-08-04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慧聪商务服务网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量大幅萎缩,与国际贸易紧密相连的货代物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自去年9月份以来,为遏制经济**下滑趋势,我国适时进行了宏观调控,陆续推出了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涉及第三产业发展的是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宽松的政策背景下,物流企业如何加快发展?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董建军在参加“2008年度中国货代物流百强排名揭榜大会暨国际物流发展论坛”时,以中外运长航集团为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抓住战略机遇谋求跨越式发展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存在政策机遇和产业升级机遇这两大重要机遇。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前景和空间将十分广阔。首先是政策机遇。去年12月,**国资委正式批复同意中外运集团和长航集团联合重组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物流业、航运业国有中央企业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强强联合。它符合党中央**关于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要求,也符合国家振兴物流业规划中关于要努力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我国大物流集团、大物流公司的要求。新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2008年的营业额接近千亿,资产超过千亿。面对新集团、新情况,新的领导班子及时调整了新集团的战略定位,确定了以综合物流、航运、船舶工业等为主业的发展定位。新集团按照**国资委的战略部署,提出"争做**500强"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积极稳妥推进重组整合"的总体原则。在奋斗目标上,力争三至五年的时间,使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000亿元以上,营业总收入达1500亿元,利润总额近100亿元,拥有和控制运力约3000万吨,年造船能力约500万吨,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不断提升,成为中国物流**、**航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500强"企业。其次是产业升级机遇。一方面,我国物流业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条件不断改善,为各项物流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联动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加工制造企业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日益重视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在经济萧条时期,为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内部物流业务将不得不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供应链物流将得到高速发展。同时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为开展战略竞争,客观上也需要与大型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这对于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开展一体化集约化物流业务十分有利。坚持稳健经营从容应对危机古往今来,历经百年兴衰,**终依然存活的企业能有多少?**500强中的百年老店能发展到今天,奥秘是什么?答案是四个字:稳健经营。我们对此颇有体会。2008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原中国外运集团和长航集团都取得了历史上**的业绩。从2009年上半年的经营结果看,中外运长航集团在中央企业交通运输板块中表现比较突出。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的体会是在经营上比较稳健,并表现出业务结构比较均衡、资产负债率低、现金流充裕以及投资审慎稳健等几个特点。目前集团综合物流与航运、造船业务之间、轻重资产之间、国际运输与国内物流之间都基本形成了比较均衡合理的比例,资产负债比较低,现金充足,保持了比较健康的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积极创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积极进行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才能提高抵御危机能力,在"经济寒冬过后"脱颖而出。目前大部分物流服务属于生产性服务,随着物流网络的扩大和扩大内需政策效果的显现,越来越多的物流业务将贴近生活消费服务。

物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均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客户要求,努力进行业务创新,在完善技术装备和物流网络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进行品牌建设,以质优价廉和多种多样的服务品种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目前,综合物流服务正在努力实现专业化、集约化,货代物流的产业链不断延伸,供应链物流发展迅速。近年来,集团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了一批专业化物流业务,如化工物流(含危险品运输)、冷链物流、工程物流、大件运输以及物流金融业务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企业资质要求高、投资大、市场回报率较高,有利于发挥集团的综合优势。物流金融业务是中外运长航集团的一个创新业务,它的客户对象是生产和贸易企业,物流公司与银行一起对生产和贸易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原材料、产成品等货物的物流和融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融资和物流操作方案,提供服务,其**的意义是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还为银行的合理放贷提供了依据和保障,是基于物流增值链中的供给商、终端用户、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等各方的共同需要所产生和发展的,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中外运长航集团已与25家银行合资开展了物流金融业务,2008年协助银行给合作企业的授信额度达到430多亿元人民币,监管的物流货物总价值达到7500亿元,服务范围涉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了物流企业、金融企业、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多赢格局,促进了物资流通与生产企业的升级换代,银行扩大了业务,也有效地拉动了内需。这既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所希望看到的。新集团目前在物流监管和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业务分类、风险控制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地位,提出了很多被业界普遍认可的概念、方法和理论。中外运长航集团与银行的协议、我们的信息系统和管理制度等很多内容已成为行业标准。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管控能力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环境复杂。无论是内部整合进行集约化经营,还是对外并购进行规模化扩张,都要求物流企业应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整体管控能力。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一直把风险防范提升到战略高度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国资委关于切实抓好风险管理控制的要求,原中国外运集团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外运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建设规划》,取得了积极成效。加强了对信用、投资、合同、业务、行业等风险的管控,加快了银行账户清理工作,2008年集团主办银行(工行、交行、中行)的集中度达74%。同时加大了对应收账款的管控。加强了资金集中管理,慎重投资,坚决杜绝投机操作,不买卖金融衍生品,管好用好资金。在当前的经济危机背景下,物流企业必须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努力控制成本和管理费用,坚持储备"过冬"。2008年,原中国外运集团总公司率先两次缩减总部的管理费用,调整后比原预算降低8.36%,同时各级企业也严格控制费用、降低成本。积极进行资本运作增强发展后劲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规律都表明,发生经济危机的时期往往也是产业调整升级、企业整合发展的**时期。航运业是重资产的行业,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受行业景气周期影响非常大。为克服行业景气周期影响,在行业低谷期能够生存和发展,航运公司除了控制好风险,量力而行,进行稳健经营外,必须充分借助资本市场,积极进行资本运作,通过上市进行融资,利用社会资本分散资金风险,提高持续经营能力。原中外运集团一直高度重视资本运作工作。中外运股份公司、中外运航运公司都是在行业上升周期完成的境外上市。由于募集了充足的资本,两大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目前中外运航运公司是业内现金流**充足、经营绩效**的企业之一。在充分借力资本市场的同时,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也十分重视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各种方式融通资金。去年,完成了总额30亿元的中期票据发行工作,扩大了在资本市场的影响,拓展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今年上半年,又成功发行中期票据26亿元。中外运长航集团一直十分重视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中外运长航集团先后与中石化集团、中化集团、宝钢集团、武钢集团、二汽集团、联想集团、宝洁公司、米其林公司等数十家中外大企业签订了中长期的战略合作或者物流合作协议。与天津市、中部六省市等部分省市政府签订了的战略合作或者物流合作协议,这些努力,有效地推动了中外运长航集团与各大企业之间、与地方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和双赢发展。今年以来,又与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长航油运(600087,股吧)公司与中石化签订了1800万吨进口原油长期包运合同等。上述情况表明,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战略联盟日益紧密,开始由业务互补上升到资本联合,再加上大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双赢发展,有利于落实**关于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要求,这必将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抓住战略机遇谋求跨越式发展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存在政策机遇和产业升级机遇这两大重要机遇。未来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前景和空间将十分广阔。首先是政策机遇。去年12月,**国资委正式批复同意中外运集团和长航集团联合重组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物流业、航运业国有中央企业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强强联合。它符合党中央**关于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要求,也符合国家振兴物流业规划中关于要努力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我国大物流集团、大物流公司的要求。新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2008年的营业额接近千亿,资产超过千亿。面对新集团、新情况,新的领导班子及时调整了新集团的战略定位,确定了以综合物流、航运、船舶工业等为主业的发展定位。新集团按照**国资委的战略部署,提出"争做**500强"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积极稳妥推进重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油价下调将利好民航板块
阅读下文 >> 4万亿拉动铁路投资全面提速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646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