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渠道商圈 > 创业故事>多看副总裁胡晓东:多看阅读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公里而已

多看副总裁胡晓东:多看阅读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公里而已

2013-01-09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2010年2月,多看成立,起初这只是一家制作Kindle电子书的公司,之后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再之后,在2011年相继推出了A

  2010年2月,多看成立,起初这只是一家制作Kindle电子书的公司,之后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再之后,在2011年相继推出了Android和iOS版本,2012年,多看创始人多王川成为小米的第八位联合创始人,而多看也成为小米的全资子公司。

  多看的电纸书业务在110人左右,现在书城上线的图书超过1040本付费图本以及200本左右的免费图书,在书库排队上线的图书还有3700多本,今年之内会达到2万本以上的规模,同时它还拥有600万的用户以及超过3万的付费读者群体。

  多看阅读的电纸书究竟是如何做的?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数字出版市场现状和未来的?他们又将如何应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竞争?负责多看阅读业务的公司副总裁胡晓东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在整个过程中谈笑风生地和我们畅谈了关于多看阅读的一切。

  

多看副总裁胡晓东:多看阅读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公里而已

 

  多看在卖什么样的书?

  多看在品类方面对图书没有具体要求,用户观众评委都有需求,我们的精品战略归纳为八个字:独立思考,言之有物。畅销性只是一个方面,当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但是我们要兼顾图书本身的品质,我们不做跟风书、凑字数的书等,我们有一个专门的选书委员会负责图书的编选,专业的十多个人编辑团队。

  畅销书和有品位的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

  多看对自己的定位是成为未来的一个通用电子书平台,从现在的多看到未来的多看,也许只需要一年,一年后再看,也许今天的多看就只是一个DEMO产品而已。

  我们正在尝试各种类型的图书,探索其中的运作规律和经验:如何去营销、给予读者怎样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排斥某种类型的书。有些我们现在还没有做的书,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做,而是我们还没有开始进行尝试。

  无论是传统纸书,还是电子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竽充数、跟风、凑字数以及同质化等问题,这是很明显的问题,坦白来看,一半以上的书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我们把这样的书排除在外,再根据我们的制作水平和资源获取能力进行精中选精,当然也要考虑到畅销性、用户的适配度――小说要考虑到它的文学价值、题材的受欢迎程度,社科类要顾及到严谨性、思想性。

  

多看副总裁胡晓东:多看阅读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公里而已

 

  一本电纸书的诞生

  前期的商务团队负责和各个出版社谈版权,协商合作条件,然后会有相关的书单送到多看,之后由我们再从中挑选。编辑团队现在大约30人左右,预计到年初将会扩充到50人左右。

  多看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编辑全都来自传统的出版机构或媒体,为了保证电纸书的质量,他们来到多看,几乎都是“降格”使用的,多看就相当于一个数字出版社,包括内容的筛选、策划以及营销都对内容团队有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在排版方面和传统出版有着极大的差异,多看的排版编辑一般都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从某个方面而言,多看的团队人员水准决定了**终多看这个电纸书事业**终的成果,给这些人多少钱也就决定了对内容的要求,多看的普通编辑大致和传统媒体的编辑部主任有着相当的薪资水准。

  然后还要继续进行设计的相关工作,电子书如何把握、还原乃至提升传统图书的“精气神”,并不是简单的照搬,而近乎重新来做。

  即使是纯文本的电子书制作,也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纸书在版式设计方面有着自己的范式,而电纸书在这方面的要求会更高,包括字体、对话引文样式的设计,都要根据书籍的内容和读者注意力进行设计。

  目前电纸书的版式设计在业界还没有通行的标准,我们都在摸索之中,并根据读者的反馈和技术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改进。在设计完毕之后,进行排版加工制作,之后我们还要进行审校,不**于数据源文本上可能出现的桀,也包括制作过程中的程序错误。

  之后我们还要针对电子书读者和市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文案和宣传,之后才**终进入多看书城,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推广。**终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每一本多看电纸书都是经过了这样严苛的制作流程。

  当初像《公司的力量》,成本超过10万元,五个人花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才做出来这本书,到现在随着技术的更新,这本书的成本也就三五百元而已,而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技术提升的结果,能让机器做的事就让机器去做,但是**要有人的思维在其中。

  电子杂志的新探索

  纸质书的电子化,对多看来说,只是万里长征的**步而已。

  现在的多看是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电纸书的付费阅读,同时我们又在尝试我们看来在未来极有前途的业务――原生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期刊杂志,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电子杂志不同,多看的电子期刊无论是从内容的构建、组织以及阅读方式都完全是针对移动互联网读者的需要进行设计和优化的――36kr、虎嗅以及ifanr、果壳等都已经和我们合作正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

  现在我们通过免费的方式来推广,然后才帮助媒体找出其细分的用户群体和市场,**后通过广告来获得收益。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我们正尝试它们的移动互联网化,寻找和把握它们的用户需求,对传统期刊我们还有另外一种玩法,就是把它打散,重做,比如像《读者》这样的杂志,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撷取不同的话题,编选成专辑。

  在和这些期刊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做着个性化的工作。你适合什么,多看帮你去做,帮你去尝试,好的留下来,继续优化,不那么受读者和市场欢迎的,我们就再继续改。

  多看的电子杂志和Flipboard、ZAKER并不一样,它不是自动聚合的,而是更多地加入了人的因素,像瀑布流那样的展示方式其实有时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读者错过了一些信息,而且碎片化的阅读只是信息,不是知识,只有规范化、条理化的信息才是知识,才会对读者有用。

  在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广告价值是被大家低估的,它既没有固定的形态,有没有稳固的读者群体,所以多看阅读希望能够自己平台上的电子杂志,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体,并且发挥出媲美甚至超过纸媒的广告价值。

  在被小米收购之后,多看今年将有一个完善的广告系统,一方面多看平台会提供广告,另一方面,杂志本身也可以寻找自己的广告资源,双方的投入其实并不大,但是**终的渴望收益却并不小,**后可以形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平台和生态圈。

  玩的心态

  多看现在正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过场中,一切都不是稳态,所以一切都处在不断探索和摸索的过程中,不会裹足不前,不会沉浸在短暂的成功之中。

  这样的探索来源于和版权方的紧密合作,包括一些出版社和我们的合作现在也越来越密切,多看书城里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出版社的书稿,没有出版实体书就直接推出了电子版,然后根据读者和市场的反馈,出版社和作者再对书进行优化、修改。

  我们现在还在尝试新的电纸书模式:会“长”的书。

  比如一本书上线以后,作者还可以不断添加进新的内容,也可以把用户的评论、意见添加进去,这样的书就会像花一样自己生长。像这样的书,我们现在已经推出了《落后》,稍后我们还会再推出一本《我的书》。

  这种形式的书,我们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推广,目前的更新主要在于修订、纠错,而上面这种自我成长的书,我们还在探索中,如果将来形成稳态,那么我们就会大规模推广这种会长的书。

  这个事多有趣,多好玩。(笑)

  移动互联网,你就得按着一种玩的心态去考虑,概念、模式之类都是扯淡,都是拉虎皮蒙人的,多看现在想的就是用户需要什么,技术如何去匹配,版权方能给你提供什么资源以及能给大家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和利益。

  只要想着这些事,一切就都简单了。

  和出版社一起成长

  现在大家对多看阅读还比较认可,**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是真得用心在做事,我们对待彼此都很实在,而且合作得也很规范。多看电纸书的销量等相关数据对出版社都是公开透明的,我们和出版社的的结账,没有拖欠过一天。

  老老实实,实实在在,用心。

  这就是多看在和出版社合作中坚持的原则。

  对出版社来说就相当于一个书店,对媒体来说就相当于一个报刊亭,现在它们给我们拿来的就是粗料,然后我们就需要再对这些书进行精加工,**终呈现在读者面前。

  多看阅读现在考虑的只有两件事:把书做好,把书卖好。

  就因为介入进入移动互联网,也因为多看一直在尝试和摸索之中,所以涉及到诸如技术、规范、范式之类的事情,但是多看的本质是很纯粹,很简单的。正因为这个简单的本质,多看阅读可以做许多open的事情。比如将来某天我们的技术成熟时,多看就会把相关的制造工具面向出版社开放,帮助他们制作电纸书。

  好比在多看阅读的平台上,我们自己开了一个专柜,出版社在旁边也想开个店铺,用我同样的装修、材料,给他们就行了。

  未来的数字出版和技术无关。

  

多看副总裁胡晓东:多看阅读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公里而已

 

  日久见人心

  起初,和出版社的合作其实也挺苦的。

  这个行业以前的确存在一些不好的风气,比如说倒卖版权、结算不透明,所以大家一开始可难谈了,人家知道你是谁啊,去年5月31日多看书城上线,我们才谈了79本书。

  以前多看阅读要和一家出版社谈合作的话,四个月的时间算少的,有两家大型出版社,我们和他们一直谈了一年多,直到**近对方才松口答应和我们合作。

  现在情况就好多了,本身出版这个圈子也不大。

  我和多看合作了。

  怎么样?

  还不错。

  就是这样口耳相传,使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合作的惯性和氛围,大家的合作也越来越密切,关系越来越好。到现在半年多的时间,我们书库里的签约图书超过5000本。

  不止是他们在变,我们的心态也在变,以前多看和出版社的关系是“你们――我们”,现在大家说的是“咱们”,大家现在已经建立起一种通力合作的关系。

  全国有上千家出版社,他们做了那么多年,他们有自己积累的编辑、作者资源,他们对行业、产业链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know―how,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比不了的。但是多看阅读现在已经砸了三四千万元进去,有这么大的团队,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也同样是他们无法比拟的。

  现在双方的合作模式就是,出版社把内容版权给多看,我们不要版权,也不奢求**、**,多看阅读就是把出版社把传统书的移动互联网体验做到**,卖好。

  **后我们和出版社进行分成,我们三,他们七,加上多看透明的数据,在种情况下,大家合作得很踏实。商业的东西,在诚信氛围和相互防备的情况中,过程和**终的结果是天差地别的,大家相互信任的话,你就会发现,一切变得如此美妙。(笑)

  做事和做人一样,日久见人心,人的事,就是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做好的。

  多看阅读的生意

  多看的数据一直是公开的,而且也没有**之类的。

  包括iOS、Android和Kindle在内的多看阅读全平台用户超过600万,Kindle用户在70万以上,iOS用户在60万左右,增长相对缓慢,Android用户约有500万,增长**。但是根据用户付费情况分析的话,iOS用户群体的收益和Android用户基本相当。

  多看阅读的Windows8版之前已经完成,但是在上线之前**终却又选择了推倒重来,因为我们认为自己还没有把握到如何更好地利用Windows8的UI以及符合用户体验,Windows 8和Windows Phone8目前都在重新开发中,但是具体什么时候上线,我也不知道。

  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能把握哪一个,就把哪一个做到**。就像当初我们率先推出Android一样,因为我们自认能把Android做好,虽然iOS能做出来,但是还不够好,正是在不断的迭代开发过程中,多看阅读才能获得现在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多看现在卖得**火的书,销量大约在3000本左右,单价为12元,iOS平台约占其中的一半,在这一半中,**终多看获得的只有总收益的21%,坦白来说,多看现在在亏本。

  对比中国移动的数据,他们的电子书收入超过30亿人民币,但是其中自主购买收入仅仅只有2亿元,现在多看阅读无论从用户规模还是收入上来说都无法望其项背。

  但是多看阅读的付费用户目前有3万多人,但是多看每月能卖出超过3万本书,每本书的单价约在8~9元,其中二次购买率超过50%。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只要100万付费用户就足够养活多看阅读,中国难道就找不出这100万个人来吗?我就不信了(笑)。

  付费用户是难题吗?

  现在付费用户的培养是整个大环境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多看阅读的事。

  首先,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支付手段和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现在的Android平台,并不是说这些用户层次低,而是目前整个Android平台太过混乱,有人敢随便在上面买东西吗?吸费等各种问题其实阻碍了潜在的Android付费用户。其次,还是国内用户的消费心理,对付费阅读还有一个接受过程。

  坦白来说,多看阅读现在的销售情况远远超过当初的设想,我们现在每天也就卖一千多本书,从数据方面来看,没有什么,但是我们的每一种书大概每天能售出1.2~1.5本,那么将来随着存书量的不断增大,到达一两万本规模的话,这个数字还会小吗?

  关键还在于我们自己,如果你做的产品不值得用户付费,别人凭什么买?你做些垃圾出来,有谁会来买?你踏踏实实地做,做些好东西,用户会逐渐认可你的。

  多看阅读现在尽管还在赔,但是以单位销售效率算的话,其实已经是行业中**高的了。

  而且现在政策方面对数字出版的态度是比较开明的,尽管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但是新闻出版总署鼓励对包括电子杂志这种新形式的尝试,根据**终的实际情况,提供法律法规的“支持”,而不是“制约”。

  这一切对包括多看阅读在内的电子出版来说都是不错的趋势。

  

多看副总裁胡晓东:多看阅读的马拉松,才跑了一公里而已

 

  多看,才做了10%而已!

  从图书数量积累的角度来看,我们连10%的程度都还没有达到,未来成熟的多看,将拥有5万本的图书存量,但是到此为止,我不想再多了,这5万多本书每一本都是经过精心制作加工的,这就是我理想中的体量。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多看现在也做得不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个性化**,需要一个海量的用户系统,涉及到大数据和分析,每一个读者将来看到的多看都会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和口味向他们推送**适当的图书,用户喜欢看网络小说,那他看到的是一个以小说为主的多看,喜欢看历史书的读者也将看到一个全是历史书的多看。我们也想做社会化阅读系统,多看规划的这一系统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数据积累不够,所以现在还玩不起来。

  我们现在正在尝试读者、作者及编者在书里面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评论,而是他们之间的互动,这需要出版社、版权方以及作者的支持,这个现在还不成熟。还有包括存储、带宽等制约因素,有许多多媒体形式的书籍,在漫画、绘本中插入地图,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合适内容基础上的。

  在我们看来,真正可以称得上我们对手的其实是苹果和Amazon,因为他们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平台,将来随着多看阅读平台的成熟和扩张以及两家巨头大举进发中国市场,多看也在做自己的平台,可以预见的是,之后我们之间的竞争将会很激烈。

  多看阅读现在取得了一些还不错的成绩,但是才征途开始,这场马拉松才跑了一公里而已。所以在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也要稳健一些、谨慎一些,保守一点、想清楚一点。

  文章作者:Lucius

  文章来源:TECH2IPO

  (责任编辑:leonlee07)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亲民商城:2013年第一届全国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阅读下文 >> 盘点2012十大发现,世界最大鳄鱼重1075公斤(图)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6177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