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北方各城市的供暖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供暖不达标,挨冻受罪不说,还有可能因此生病住院,可找供暖单位“算账”,结果好的是尽快恢复供暖,差一点的只能接着挨冻,消费“暖家电”也成了无奈之举。
而供暖单位也要吐槽:设备老化没钱维修、管道跑冒滴漏有故障、部分业主拖欠取暖费用、供暖成本倍增赔钱供热……
对普通群众来说,缴纳了取暖费,室内温度不达标,到底该谁负责?难道无奈之下去购买“暖家电”的消费者活该为此买单?
供暖是关乎民生的大事,从福利热到市场热,供暖的改革之路只是“看起来很美”,但却走得一路争议。在寒冷的冬天,供暖不应该只是冷冰冰的市场规则,一方面,供暖企业还要有对居民的责任心和负责的态度,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委屈叫穷;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不应该简单地把供热企业推向市场就不闻不问,而应该完善有关规定,加大监管力度,让地下走的供热管道能够晒在老百姓的眼皮子底下,能让供暖成本和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正确挂钩,让生活困难群众、以及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在这个冬天享有温暖。
气温下降,不应该成为“暖家电”热销的理由,更不应该成为普通百姓年复一年的“固定消费”,莫让“暖家电”的热销寒了百姓的心。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