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12年,从次贷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美国财政悬崖恐将引起的危机高潮,全球经济似乎没有走出危机阴霾的希望。历史的轮回让美国在四年后再次成为全球的焦点,虽然美国经济在2012年出现了周期性领跑,但这种星星点点的复苏希望在轮回的宿命前显得脆弱不堪。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对财政悬崖的后果忧心忡忡,归根结底是没有充分估计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力度。随着财政悬崖的“步步惊心”,笔者认为全球经济将至少出现如下几种趋势: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无可避免。根据IMF相关数据统计,今年全球各个经济体的经济预估增长率均弱于2011年,比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预估值为1.4%,弱于2011年的1.6%;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预估值为5.6%,弱于2011年的6.3%。与此同时,欧元区与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预估值也弱于2011年。而美国的经济增长预估值则强于2011年,由此看出美国经济的相对强势对维持全球经济信心的重要作用。当前,财政悬崖使全球经济面临十字路口,若终结了美国经济的强势表现,全球经济的信心势必大挫。即使美国政府通过其他手段将其“悬崖勒马或搁置争议”,但它内部所反映的美国长期高债务和高赤字的“经济结构”问题,也会对市场信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从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到当前的债务危机,是由微观主体的信用崩溃向宏观主体的蔓延,其表象是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向政府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演进,其实质是一场危机,而不是两场危机。微观信用的崩溃表现为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枯竭,宏观层面的信用补给虽然促使微观主体信心的恢复,但这种超额供给由于超出实体经济的支撑力,从而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虽然美国依靠“美元本位”的强大维系力度没有使本国爆发类似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但这种宏观信用的恶化无法**消除,财政悬崖充其量是美国宏观信用危机中一个“中点”,而不是“终点”。
**后,从政策角度来看,在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下,各国经济体将面临无计可施的尴尬境地。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导致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因此“凯恩斯式”的财政救助往往成为各国面临经济困境时的**方案。但在当前宏观信用逐渐恶化的趋势下,财政政策的运用将受到极大限制,而各国目前的“货币宽松浪潮”所能发挥的空间也大大缩小,因此,随着主权债务的持续恶化,各国经济体的政策缓冲已难以有效形成。
由此可见,随着美国财政悬崖的“步步惊心”,全球经济的恢复速度将进一步放缓,政策空间也大大缩小,并且宏观层面的信用危机也远未见底。
对于我国而言,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宏观财务状况将可以归纳为:近则无忧,远则堪虞。但是由发达经济体所反映的政府资产负债表衰退,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及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刻不容缓,要告别非平衡的增长模式,长短结合,内外兼修,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降低对某驾马车和某些国家的“依赖症”;二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进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制度,从现金收付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三是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四是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五是量力而行,建立符合国情的福利模式和社会保障体系。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李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