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渠道商圈 > 热门人物>周小川时隔半年再提金融“脱轨”

周小川时隔半年再提金融“脱轨”

2012-06-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现代金融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倾向,成为最终诱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6月29日

 “现代金融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倾向,成为**终诱发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央行行长周小川6月29日在陆家嘴论坛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观点。他并指出,为了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必要改革现有的金融治理架构。这是周小川时隔半年后再次警示金融业开展金融创新要扎根实体经济。笔者认为,金融业的创新脱离实体经济犹如列车脱离了轨道。

  对观点阐述的力度之所以用“更加明确地”来形容周小川,是因为他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财经》年会上就已论及这个问题。当时周小川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不能简单认为金融业不是实体经济,金融业中的一部分直接为实体经济进行融资,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但周小川并不否认,一些衍生产品的发展“可能有些失控”,应控制衍生产品的风险。为此,他提出应考虑更多对实体经济有用的衍生产品,同时在设计产品时也不能过于脱离实体经济。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周小川就一直在思考金融的本质,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后果以及如何防范。从全年12月到现在,周小川先后两次强调金融业“脱轨”,实际上就是在提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金融业发展和金融创新应呈现一种怎样的关系。他认为,改革现有的金融治理架构有助于明确这两个关系。

  在国内经济放缓势头明显,金融业要为稳增长提供资金支持的特殊时期,明确上述关系、推进金融治理架构改革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且迫切。

  一般而言,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融资渠道,转移市场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金融危机。

  **认为,在实体经济系统中产生的风险,例如产品积压、企业破产,都会传递到虚拟经济系统中,导致其失稳;虚拟经济中的风险,例如**指数大落、房地产价格猛跌、银行呆账剧增和货币大幅贬值等,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的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成思危也形象地描述说,“如果将实体经济系统看成是经济系统中的硬件,则可认为虚拟经济系统是经济系统中的软件。”他认为,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目前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非常欠缺驾驭虚拟经济的经验。

  因此,与欧美国家发展过度不同,我国虚拟经济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虚拟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但这并不是要抑制其价格或规模,而是理顺整个虚拟经济系统的运行规则和监管方式。周小川所提出的有必要改革现有的金融治理架构,想必也包含这一层意思。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如何实现协调发展,这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金融监管层考虑的重点问题。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温家宝总理在当年10月24日至25日举行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同时加强金融监管。二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要始终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虚拟经济要与实体经济相协调,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三是储蓄与消费的关系,要使消费与储蓄相协调。

  周小川提出的改革现有的金融治理架构,其内容之一就应是强调金融业在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可以开展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衍生品,但这一部分一定要与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阶段相匹配,金融创新产品的创设不能脱离金融业的发展现状。

  需要强调的是,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换言之,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疯狂后就将成为脱缰野马,**终既损害了虚拟经济,也给实体经济以重创。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因此,周小川提出的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的倾向,是一种现实的、具有前瞻性的判断,需要监管层和理论界深入讨论研究,尽快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消化潜在风险,把“脱轨”的金融创新拉回到实体经济上来。

相关阅读:

周小川 半年 金融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周小川: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货币政策
阅读下文 >> 交通银行行长:三地金融合作方兴未艾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3939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