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又一轮的管理和营销新思想、新理论的启蒙,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为老板们解渴。然而,**近几年,好像国外流行过的新理念、新思想,都曾经在中国传播过了。
指望国外的新理论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中国老板们已经开始失望了。
曾经,科特勒、里斯、特劳特、舒尔茨等大师们轮流到中国传经送道,老板们充满了期待。但是,一旦亲耳听到大师们讲到的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一套,中国老板们又开始失望了。在一位美国大师的演讲会上,我就亲耳听见一位老板说:还是老一套,还不如听国内**的演讲。
现在,好像很久没有见到有所谓的大师到中国掘金了。
中国也曾经涌现了一批营销**,10多年前开始红火的一代,现在仍然难以替代。但是,这批人的观点、思想仍然停留在过去,现在听演讲与几年前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新思想少了,新理论少了,新**少了,但中国老板们的问题反而更多了,到哪里去寻找答案?
一个群体产生时代性困惑时,很容易走向宗教式的解脱。
在此环境下,中国培训已经发生分野。
一种是让老板们从精神上“解脱”--营造乌托邦式的虚拟社会,从而让老板们从现实社会解脱。
另一种是让老板们从方法上“解决”--理性传播智慧,从而让老板们“解决问题”。
短期看,火爆的是营销乌托邦的培训,让老板们精神上“解脱”,理性传播智慧好像被边缘化了,但是,乌托邦能持久吗?
一个媒体老总参加了一次培训,从此像变了一个人,每天大约隔2小时要给“同学”(我记得她们之间的相互称呼好像不是同学)发一封相互激励的短信,并且也会收到其他“同学”的短信,就如同一些宗教组织要定时做“功课”一样。后来,她的丈夫受不了啦,家庭出现危机,“同学”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家庭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她丈夫带着她找我,希望我能够说服她。我当然只有尽力,但我清楚,说服她很难,因为“同学”之间虚拟的那种关系,让她找到了精神寄托,比现实的社会更有吸引力。而且,我一个人的拉力比不上那么多“同学”的拉力。但我更清楚,这种乌托邦式的“虚拟社会”是无法持久的,你越去试图说服或打击,他们越抱团。随着时间的流逝,乌托邦式的“虚拟社会”终究会解体。
有一次,与一个企业的老板讨论问题,老板打断讨论,安排秘书发一封短信,也是发给“同学”的。同样的,也是因为参加了培训班所致。我看过这个培训机构的培训材料,感觉他们的培训内容还真不错,是有知识点、有真东西的,为什么会搞得跟宗教组织一样呢?原来,这是他们吸收学员、不让学员外流的主要方法。果然,在另一次参加这个企业的年度销售会议时,老板竟然置这么重要的工作于不顾,带着经理们参加培训去了。可能,老板以为这样的乌托邦能够让这些经理们稳定下来。那知,经理们可没这么痴迷,只有几个月,就走了一大批经理。如果我是这个老板的部下,我也会离开,因为这样的老板能有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