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利润逐步走低时,小尺寸面板市场却日益走俏,颇受厂商青睐,使液晶面板业走在十字路口,上游面板的角力陷入胶着状态。
大尺寸忙升级
产能过剩具有周期性,从长远来看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量仍有上升空间。
当前,全球液晶面板销售日趋饱和,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与LGD推迟8.5代线建设不同的是,我国京东方和华星光电自主建设的8.5代线传来了量产的好消息,为液晶面板的寒冬季节,传来了一丝暖意。
据了解,京东方北京8.5代线总投资280.3亿元,玻璃基板设计产能为9万片/月,预计达产后年产量达1300万片液晶屏,目前产品综合良品率已经达到85%。而华星光电8.5代线总投资245亿元,也将实现从26英寸到55英寸全系列主流液晶电视面板的国产化。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说:“根据DisplaySearch预测,2012年液晶电视国内市场需求为5000万台,2015年将达8000万台。一条8.5代线,根据切割的产品尺寸不同,以9万片玻璃基板的产能计算,每年可生产1200万片到1400万片液晶显示屏。按此计算,如果仅满足国内对液晶面板的需求就需要6条8.5代线。目前产能过剩,是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所导致的,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尺寸液晶面板会出现井喷式的需求。”
可以说,对于液晶面板这个成熟的产业而言,京东方和华星光电8.5代线相继投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国彩电用液晶面板实现了从无到有,并**结束了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无独有偶,就在国内两条高世代线热火朝天的开工、量产时,近日面板巨头三星电子传出消息:在中国投资的7.5代面板生产线可能升级至8.5代线。对此,三星相关负责人否认说,三星电子只是向韩国方面递交了一份申请书,至于在中国地区液晶面板升级到8.5代线,虽然有意向,但至今并没有明确的计划。
DisplaySearch市场研究总监张兵说:“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即使三星升级7.5代线只是说明其面板切割的主流尺寸有了更改,但是在中国地区的规划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我国京东方和华星光电两家产能仅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属于二、三线厂商,要与外资企业抢占市场份额,必须提高产量和良品率,并完善供应链,才能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尺寸华丽转身
液晶面板尺寸并非越大越好,小尺寸液晶面板高精度、高利润的特点备受厂商青睐。
与大尺寸液晶面板日趋饱和不同的是,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因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热销供不应求。在这个背景下,索尼、东芝和日立三大日本电子企业抱团,致力于中小型尺寸液晶面板业务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