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服饰资讯>服装业:重新审视 OEM 加工业现状

服装业:重新审视 OEM 加工业现状

2011-09-27 来源:服装界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借用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一个说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可是后天很美好。希望我们本土品牌能够坚持住,争取看到后天早晨的太

借用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一个说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可是“后天”很美好。希望我们本土品牌能够坚持住,争取看到“后天”早晨的太阳。

    进入2011年以来,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本土品牌纷纷开辟三线及至四线市场。

    笔者居住在北京通州梨园镇,是名符其实的“乡镇”级行政区。原来就是农村,近两年这个地段突然热闹起来,先是“贵友”和“蓝岛”相继开业,紧接着,今年年初,位于梨园蓝岛大厦对面的餐馆一条街突然纷纷停业,经打听,原来是被一个有钱的服装商包下来改建成服装专卖店。几个月后,“361”、“美邦”、“森马”等店铺陆续开业。与此同时,新开业的蓝岛大厦则有哥弟、雅莹、ONLY、VEROMODA等中外品牌开始入驻。

    前文说过,国际**品牌已经把店开到了中国的二三线城市,相应地,中国本土品牌则相继开辟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一级的行政区。

    这也是一种回应,尽管是被动的回应。处在这个时候,对本土品牌来说,**的事情是要生存下去。

    在高端市场,对于国外大举入侵的**品牌,本土品牌不能硬碰硬;在中低端市场,本土品牌要利用自己的渠道、文化,以及主场优势,走差异化路线,为自己谋求生存的机会。

    这一点,杉杉控股主席郑永刚早就看到了:“所谓**品,已经被历史地定位了,中国服装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这个高度。”

    “欧美品牌早已先入为主,大家对于本土**品更多地是抱着一种旁观者的态度。”东北虎董事长兼艺术总监张志峰说,“中国品牌缺的不是文化,不是历史,也不是品质,而是品牌本身;国际品牌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史了,而中国品牌不过二十年左右。”

    **学者郎咸平对服装品牌的看法值得重视,“所谓品牌,是一个产品运作成功的结果,而不是手段。”

    说这番话的起因,是近几年业内纷纷兴起的收购品牌热。“我们一些民族企业家,看到自己做的鞋子、衣服,挂上一个意大利牌子,价格就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就以为秘密在于品牌,觉得买一个现成的牌子就万事大吉了。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郎教授的说法不无道理。我们一些民族企业只是看到了品牌能够带来销售,却没有看到国外成功品牌背后的艰辛。

    同样,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也表示,“相比打造顶极**品来说,我认为中国服装比较容易走得通的路子,应该是学习美国时尚,走大众流行的路子。”

相关阅读:

奢侈品 快时尚 服装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按钮开关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阅读下文 >> bc电源插座的选购注意四点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9772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