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有太多人虽然有很高的管理学文凭,也有着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都不能称其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更多许多学生学习管理,不是因为心理对这门学科带有无限热情,而是对管理功能背后利益的无限向往。这些人在对待管理时,都带有一种病态的心理,他们所热衷的不是管理过程中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更因为是对管理活动背后无尽利益与无上权力的向往。因此,可谓从一开始对待管理的心就不正。多数人都抱着这种态度时,就上升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
《大学》中言:心正而后身修,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
管理过程中,如若不能心正,则不能做到修身,即不能由正确的管理态度去产生正确的管理行为,范围放大到整个社会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很可能导致社会的病态发展。
人欲立于世,必先修其身。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身养性为根本。若人人都能有良好的生活品性,则彼此相处交流时便会少去许多摩擦,多增几许和谐。
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修身更是关键。欲服人,必先自信之;欲将人,必先自立之。如果一个管理者有良好的素养和修为,对内,在下属面前才会有很好的威望;对外,才能在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声誉。那么,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既定决策才能容易被顺利执行;对企业外部的合作,携手愿望才能更加容易让人信服。
管理者若要修其身,又必先正其心,心正才会少去几分对立,多增几分合作。心若不正,何以修身。为何正心对于修身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所谓正心,就是要端正心性,要学会一分为二的认识事物,要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不仅能正确的摆好自己的位置,还能将所有的人事物都各归其位,不带任何私心杂念的看待**,则待人处事时才能够公平,对待批评和质疑时才能够宽容,面对荣誉诱惑时才能够保持清醒,即所谓的身修。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心若不正,对内,不能做到严格的赏罚分明,则内不能协同;对外,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则外不能合作。
对待下属,若不能心正,总夹杂各人的的好恶之私,同功却不能同赏,同过却不能同罚,久而久之,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士气,而且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还容易助长一些不良的风气。
可见心不正,则内政不能修明,企业内部生乱,导致企业前进步伐不能安稳。
对待外部,若不能正心,常带有自己的私心杂念,选择合作伙伴时不能择优用之,而是看谁给的好处更多,则无法选择真正可以携手共进,共谋发展的企业。如此下去,不仅愿意合作的伙伴越来越少,还会降低企业的信誉,更有可能会因为选择了不合格的合作者给公司造成直接的损失。
可见心不正,则外政不得完善,企业外部不安,导致企业发展之路不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