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品经理要克服一种成功的幻觉。
有一次我在微博上骂有些人,当然,我有时候说明比较糙一些,有些人不理解。我说,我们中国用户太多了,随便做一个小网站、随便做一个软件,有十万人用应该不难。做一个很烂的东西,在中国找到十万人用还是很容易的。假如十万人中1%是你的粉丝,一千个粉丝平均10天来一次你的论坛,一天有一百个人来。这可不得了,如果每天有一百个粉丝来论坛夸你,这是什么概念?天涯别看那么热,有多少个写手,一百个撑死了。所以,你的感觉太美妙了,论坛上把自己捧成一朵花了,可能有一种成功的幻觉,下一步我可能就纳斯达克了。当然了,很多人预计更差,十万人可能都没有,再要找到另外一个方向。
我们的很多产品经理都栽在第二步,有了十万用户,因为这十万人就影响中国互联网吗?我的好朋友的一个公司,他们做的比十万人大,就会觉得身边的人都在偷菜了,这就叫幻觉。你们生活在哪儿啊?我们都生活在北上广深,天天在酒吧、写字楼、咖啡厅待着,我们都是属于白领,我们身边的人都偷菜了,我们就觉得全**人都偷菜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吗?等企鹅做偷菜的时候全中国人民才知道什么叫偷菜。所以,其他偷菜的公司都歇菜了!
我告诫大家,**不要翘尾巴,**不要得意,**要抱着一种战略精神,不是因为有企鹅,而是你离真正中国**主流的用户群还差得很远。但是在一个小圈子里,美国是这样的,在一个小圈子里,做了一个产品,一发布,Opening leader他们是属于先知先觉,他们先尝螃蟹,用了你的产品,写了几篇微博,公众Web一转播,好象**都知道你了。大家觉得这是真实的吗?错了,出门问一问开出租车的,他们用你们的产品吗?如果他们不用,对不起,他们可能都在用别人的产品,那你的产品离成功还差的很远。
我管这叫成功的幻觉,当一个产品有十万用户的时候,每天的粉丝到论坛上提意见、表扬你、夸你,已经让很多产品经理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这里面还有一个选择性用户,在中国,腾讯、百度、360、迅雷,用户数到三亿以上的规模,真正比较均匀的覆盖了中国主要的用户。但是在一个产品刚开始的时候,不喜欢你的人到哪儿去了?走了,不喜欢你的人给你提意见都不提。而愿意留的这批头十万或者头一百名是经过过滤的,他特别喜欢你的东西。就和小众电影一样,一个文艺片不卖座,一样有一帮拥护你的粉丝,这一帮人的市场调查意见是不代表真正的用户反馈的,千万不要以他们为你的用户基础,然后你用他们的意见来指引你产品的方向。你的头一批用户一定是特喜欢你的,不喜欢你的人,连骂你的时间都没有。你的用户做到三亿以上,你的用户各种各样,有喜欢你的,有喜欢你在用你的,也有不喜欢你也不得不用你的产品,这时候才能拿到方方面面的意见,你不能只依赖粉丝的力量。粉丝就和水似的,可载舟,可覆舟。当然,我不是否定**批用户,我今天只讲负面,不讲正面,今天再给周鸿祎弄出来做一个720吧,我也不一定能做出来,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今天你把互联网吹牛很厉害的大佬出来让他再做一个某度、某讯,能再做出来吗?我觉得都很难,我们只不过运气好一点,在恰当的时间可能做了一个不小心做对的事。这种粉丝对你的误导,大家要警惕。
第三,要听用户的意见,不能听用户的话。
这一点很矛盾的,我觉得行业中很多产品就毁在用户的需求上,特别是热爱你的用户,他会给你提出很多需求。**近有一个笑话,Twitter进中国了,用户说:为什么不能加评论呢?Twitter加了。为什么不能加图呢?加了,为什么不能加视频呢?为什么不能加聊天呢?为什么不能加游戏呢?加完了之后,**后说,谁说Twitter简洁来着?这是这两天微博上流行的一个笑话。
这里面是很微妙的艺术,你要听用户的,但是又不能换被用户牵着鼻子转。你有一百个用户,就有一百个想法。比如360手机卫士也有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人说,现在过滤垃圾短信是用地址本来做判断,你能不能加关键字判断?我们就做了。用户又说,你用了关键字判断,能不能把地址本判断就去掉?我们又设了一个。然后用户又说,能不能加时间判断,晚上半夜过滤短信,我们又加了一个定时。用户又提出说,能不能组合起来,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对某一个关键字,手机号码又在某一个区间给予拦截?我们肯定不做这个功能。为什么呢?用户的意见不是简单的直接拿过来用,你要学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你要把很多用户的意见收集过来,进行加工和思考。有的时候不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不要听用户给你描述的方法,用户不是产品经理,你要描述出用户难以表达的需求。用户说了半天,一会儿要包子,一会儿又要饺子,**后你才听明白用户是饿了,你给他一包方便面可能就对付了。如果你真的开始专心弄陷儿、杆皮,这时候你就添了一个事物的本质,用户要的不是你的产品,用户要的是效果。
所以,有的时候你要学会装聋作哑,有的时候你要忍受放弃一部分用户的需求,甚至放弃一部分用户。你不可能满足所有的用户,你满足了张三,你可能就给李四带来副作用。很多时候你在做一个功能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副作用。行业内一个做浏览器的公司,它没有自己的一套产品观,百分之百的做到了产品用户的意见,**后它的功能列表有五百个功能,今天的**不是你做五百个功能满足五百个人你**后就能得到五百个用户。其实苹果的产品也有很多缺点,只要在一点上打动绝大多数人,你的产品就有市场。
第三点是**难把握的,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微博上做客服,我每天给别人修电脑,我要听到用户的声音,我要从用户声音中仔细的思考这个声音真正代表了什么?再把它提炼成产品改进的意见,这是从用户中来的,**后再到用户中去验证,而不是简单的实现用户的想法。大家都用过浏览器的鼠标手势,这是很高端的一个功能,我很爱用,所有的浏览器都做了这个功能,但是一般人没有用,一旦用了就很上瘾。一家产品做到什么程度呢?它允许用户去定义手势,当你用鼠标手势的时候,在屏幕上划一个轨迹出来,你可以定义轨迹的粗细。我猜这肯定是某个用户让他这样做的,这样做没有意义,而且它还会有副作用。做产品功能不在于多,你做了这个东西,你的程序的复杂度增加了、程序的稳定性降低了、测试的难度增加了,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问题,**后是连锁反应。这种复杂要么来自于你,要么就来自于这些热情的用户。有一个笑话,一个汽车设计师,试图满足几种不同用户的需求,有人说要一个敞蓬跑车,有人要一个SUV越野,有人说喜欢轿车,也有人说车必须能装货。当你满足了这四个用户的需求,都满足了之后做出一辆什么样的车呢?皮卡,皮卡敞篷,前面像轿车,有SUV的底盘,还能拉货。当然,这是一个玩笑,但是各位不一定有运气做出一个四不象的东西**后是一个皮卡。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也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很多产品推出来之后不成功,很沮丧,很失落,有很多产品程序员花了很多努力,**后被Kill了,但是我刚才讲的这三点可能是**难克服的三点,我自己也会经常犯这个错误。特别我是老板,我要说做个什么功能,我们团队为了讨好老板专门给你做这个功能都可以,但是不能就做这一个功能给我用啊。所以,**,要放弃太多的自我,从用户出发。第二,当你的产品小有暂获的时候,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对接粉丝诱惑,给你带来一种虚幻的成功。我今天都在强力支持新浪微博,我不断地跟他们讲,新浪微博我在用,我身边的人都在用,但是并不说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用。如果你到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可能都在用竞争对手的产品。微博用户已经有一亿用户了,更不能放松。第三,既要尊重用户的意见,要广泛的倾听用户的意见,但是又确实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专,要遗忘一些用户的要求,在自己这里进行二次加工,把表面的东西剥掉,找到内在的需求。
很多人都有一种谬论说乔布斯不听用户的,真的是这样吗?你们谁跟乔布斯共事过?我觉得说这句话的人都不负责任。他只是说,他不信市场调查,因为把用户聚起来,当你问问题的时候,用户不一定知道他想要什么、用户不一定表达出来准确的意思。但是我相信乔布斯在这么多年一定会从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出发和思考,要不然就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大师。你觉得乔布斯做了产品一定是给他用的吗?一定是给他的孩子、他的太太用的,我相信他一定没事也在网上看一些东西,我**不相信一个人闭门造车就能够造出一个伟大的东西。
大家举乔布斯做例子说他都是创造出来一个没有需求的市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他做iPod的时候,MP3这个市场已经被证明了,每个年轻人都会喜欢音乐,音乐是一个人很本质的需求,iPod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做了一些变革。他做iPhone的时候乔布斯有一句话,你觉得智能手机是他发明的需求吗?是谁定义的?是微软定义的智能手机。所以,乔布斯每天也在用电话,他只是觉得这个电话给他这样的消费者用起来都不太好,他觉得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手机呢?为什么不可以在Ipod上加一个模块变成iPhone?这么伟大的公司,你真的分析它做的产品,你会发现这个产品也不是从石头上蹦出来的,它也是从已有的需求中,只不过它挖掘的更深,它挖掘到更本质的东西,而且把一个东西做到了**。我原来写过一篇博客就是拿苹果做例子,苹果**是微创新的典型,作为这么牛的一个产品和产品经理,**不是乔布斯97年就想到了今天的iPad.当然我们中国有些企业家如果成功了,他就会这么去总结,“我当年就是高瞻远瞩设立了一个伟大的十年计划,我做到了!”而乔布斯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他倒是有一句名言:“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早的时候苹果电脑卖不出去,就做了一个MP3播放器iPod,iPod坚持做了微小的改变,里面做了一个软件itunes,没有itunes哪儿来的Appstore.iPod先听歌,后来有人说干嘛不能看视频呢?屏幕变大,就有了iPodTouch,有了iPodTouch才有了今天多点触摸这些技术的积累。所以,很自然的,当iPodTouch卖过了一亿的时候,换了你做产品经理,你用脚指头都会想出来干嘛不做一个电话,加个模块就变成iPhone呢?但是iPhone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思路,我们肯定是同时做iPhone、iMac、iPad.iPhone做了好几年,把Appstore里面的app培养了几十万个,把iPhone变大就是iPad了,下一步iPad再带一个键盘,我估计以后可能就把iMace给吃掉了。你会发现,把它做到电视里面,就变成iTB了。但是这是一夜之间想到的吗?不是,是乔布斯14年来一步一步这种微小的创新和改变。
我把他拿过来做一个例子,我和他共事过,我也很崇拜他,我把所有关于他的书都读过一遍,研究过很多材料。我自己总结,他也是一个产品经理,他是能够真正代表主流用户思维的方式去思考产品所挑剔的产品经理,你不代表自己,你不代表用户,但是你要学会让自己代表你所在市场中的主流消费用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