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膨大剂致多地西瓜滞销 网友微博呼吁救无辜瓜农

膨大剂致多地西瓜滞销 网友微博呼吁救无辜瓜农

2011-05-24 来源:新京报责任编辑:张太凌 王荟 廖爱玲 杜丁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本报讯 膨大剂西瓜致四川攀枝花等地西瓜滞销,在北京,以西瓜为主导特色产业的大兴区庞各庄镇,大棚西瓜上市时间不长,但膨大剂对销售的影响已初现苗头。

 

 

  膨大剂致多地西瓜滞销 北京称大兴西瓜未使用

昨日,大兴区庞各庄一处西瓜摊前,瓜农守摊聊天。受“西瓜爆炸”事件影响,西瓜销量锐减。本报记者 杨杰 摄

  本报讯 “膨大剂西瓜”致四川攀枝花等地西瓜滞销,在北京,以西瓜为主导特色产业的大兴区庞各庄镇,大棚西瓜上市时间不长,但“膨大剂”对销售的影响已初现苗头。

  瓜摊一天**多卖4个瓜

  昨日下午,京开高速庞各庄段两侧,飘舞的彩旗提示过路者,第23届北京大兴西瓜节开幕在即,“西甜瓜擂台赛”和“产业联盟大会”也将亮相;而高速路旁的苗圃路,瓜田前摆起成排瓜摊,却鲜有光顾者。

  “早九点在这支摊,一个瓜都没卖。”下午5时,在苗圃路摆瓜摊的庞各庄镇繁荣村一位女瓜农称,往年这时,她平均每天都要卖出至少25公斤。而邻摊也只卖出一个,接受采访的十几家瓜摊,**多卖出4个瓜。

  大部分瓜农称,都没有往年卖得好。而庞各庄一些较大的西甜瓜销售中心,光顾者也寥寥无几。

  顾客来买瓜 先问添加剂

  对于西瓜销量下降的原因,这些瓜农直指“膨大剂西瓜”传言。一位女瓜农说,自己当天接待的几位顾客,几乎都问起了西瓜有没有添加剂,为平息顾客质疑,她切开了几个西瓜让顾客品尝。“只有吃了以后还是原来的味,顾客才会买。”女瓜农说,本来顾客就少,免费品尝更增加了卖瓜成本。

  “我种瓜20年,从没听说过膨大剂。”赵先生说。

  鸡粪“养”瓜 无人为催熟

  赵先生说,他们种的瓜,是以施鸡粪为主,**多施少量钾肥增加甜度。

  他从自家瓜地沟中掏出鸡粪,以证明使用天然肥料。他说,鸡粪从附近养鸡场购买,平均每亩施一车鸡粪。

  赵先生介绍,庞各庄一带的大棚西瓜每年3月中旬载苗,4月12日左右授粉坐果,40天之后采摘。“我们每天都得在大棚里洗桑拿,40天的成熟期也要比别的西瓜长10天左右,以保品质。”赵先生说,庞各庄西瓜种植没有任何人为催熟。

  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大棚西瓜上市销售只有半个月,麒麟西瓜每公斤6元左右,京欣和2K每公斤分别是4元和10元左右,待6月底露地西瓜大批量上市,价格也会降至5至8角。

  “被膨大剂害了。”亩产万斤左右的瓜农们担心,庞各庄西瓜长期都是顾客主动上门拉,没积累太多客户资源,一旦出现滞销,西瓜不易存放,很容易烂在地里。

  ■ 回应

  “大兴西瓜不使用膨大剂”

  本报讯 昨天,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总农艺师刘国栋表示,大兴农户种植的西瓜没有使用“膨大剂”等**类东西。

  刘国栋介绍,大兴目前有几万亩西瓜地,大体采用的是人工授粉和利用蜜蜂授粉两种种植方式,这两种方式种植的西瓜种子比较正常,含糖高,口感好。瓜果使用**后会影响果蔬的品质,个大,口感不好,甜度明显降低。

  刘国栋介绍,每年4月下旬至7月份,大兴区向市场供应的西甜瓜在2.3亿公斤左右,目前大兴区温室西瓜售卖已接近尾声,西瓜节期间,大兴区将向市场供应2000万公斤西瓜。

  刘国栋说,由于大兴提供的西瓜品种好数量少,每年通过礼品、市民采摘、瓜农地头批发等形式售卖后,没剩多少西瓜,所以不会出现滞销。

  ■ 个案

  瓜农贱卖西瓜 收入缩水大半

  “微博”卖瓜

  人物:杜之兵

  身份:四川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新民村瓜农

  昨天下午,杜之兵看着20亩西瓜地,长出一口气———终于卖完了。虽然绝大部分瓜只卖“零头儿”价。

  苦盼“大老板”

  近20天,早上不到7时,杜之兵就跟五十多个乡亲跑到镇口,等待来批发西瓜的“大老板”。

  等着等着,杜之兵们觉出不对劲。“往年每天来七八个大老板,今年常常一天也来不了一两个。他的算盘是:今年能保持每斤1.2至1.3元的批发价,但批发商锐减,瓜农不得不忍痛降价。杜之兵的绝大多数西瓜都以每斤0.2元卖出。

  一旦批发商“大驾光临”,杜之兵马上召集亲戚朋友摘瓜装车。往年都是雇人摘西瓜,“请个人一天四五十块”。今年瓜农们都没舍得,互相帮助,谁家摘瓜,大伙帮忙,“不收钱”。

  祸首“膨大剂”

  卖瓜难的消息在当地传开,一天,杜之兵遇到了来采访的记者。才知道罪魁祸首叫“膨大剂”。他**次听说这个名字。

  “冤枉撒,西瓜是露天种的,根本没有那些剂,只用很少的化肥”。杜之兵说。

  “我们这儿的西瓜特别有名,北京、上海都吃我们的西瓜”。杜之兵想不到,半年心血,被膨大剂坑了。

  “微博”真厉害

  杜之兵又听说一个新词,微博。5月21日,网友“永恒的夏天2010”发微博:“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新民村的红沙瓤西瓜味道甜口感好,是当地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今年又获大丰收,至今留在瓜田无人问津,希望借助微博力量,救下那里焦急的瓜农。”

  “微博真厉害。”这几天,“小老板”们来了,是攀枝花市民,“都是零买的,但他们相信我们”;大老板也来了,近两天,杜之兵接待了十几个批发商,昨天,杜之兵卖光了所有西瓜。“以往卖瓜能收入三四万,今年只有8000多元。”

  杜之兵村里,只有他一人“成功上岸”。明早,瓜农们还会等在镇口,盼着大老板的车。

  ■ 简介

  膨大剂

  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上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广泛,长期使用实践证明对人体无害。

  ■ 观点

  正方

  植物**剂量内无害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朝贤近日撰文称,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将膨大剂列为不需进行毒性管理豁免物质清单,其残留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会危害人体健康。

  方舟子表示,新闻报道里提到的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叫植物**,其实植物**跟动物**是完全不同的化学物质。瓜果普遍使用的催熟剂等植物**,在使用剂量内对人体都是无害的。

  反方

  膨大剂氯吡脲

  国外动物实验显示有影响

  王月丹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他说,事实上美国其实很在意氯吡脲(膨大剂中的一种)。1999年,美国FDA接到墨西哥可能对葡萄使用氯吡脲的消息,氯吡脲没有在美国注册,于是对来自墨西哥的葡萄中氯吡脲的含量做了特别检查。这个事例说明,氯吡脲在美国不是像一些**所说的“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的豁免物”。“应让消费者知道美国对膨大剂的态度”。

  王月丹说,国外曾做的细胞实验上,已有实验发现氯吡脲对哺乳动物细胞的GTP酶组装有影响。2004年美国环境保护署在动物实验后,指出长期使用氯吡脲,对大鼠的肾脏有影响,使其体重下降,对兔子的皮肤、眼睛有轻微刺激。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张太凌 王荟 廖爱玲 杜丁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广东摧毁跨境制售假药团伙 缴假伟哥690万粒
阅读下文 >> 农业部:无证据表明西瓜膨大剂会危害健康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8456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