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德原是重庆市一国有企业的工人,1991年下岗时,在棉纺厂当纺纱工的妻子也下了岗,各领80元的生活费,还要养一对孪生儿子。夫妻俩到处给人打短工,但不是工钱难讨,就是被炒“鱿鱼”。雪上加霜的是,陈全德在乡下的母亲因糖尿病住院,两口子花光了借来的3000元钱,老人还是去世了。一连串的家庭变故,使陈全德焦头烂额。
一天,陈全德的表弟从柬埔寨回国探亲。表弟幼时,其父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是陈家收养了他。他对陈全德说:“在柬埔寨,只要你肯吃苦,找碗饭吃不难。假如表哥想去,你全家去柬埔寨的费用我来出,总共也就是1000多美元嘛!”
1994年元旦,陈全德带着全家飞到战后的小穷国去寻求希望。
不打不相识
到柬埔寨后,陈全德从报上看到一家效益不错的日用杂货制作厂打出招聘广告,他便去应聘,老板是泰籍华人,他看着这位不起眼的应聘者,傲慢地发话:“你是哪国人?”
“中国。”
“你们中国人素质太差,什么都干不好。”老板出口伤人。陈全德来了气,反唇相讥:“先生,我虽然脚踩外国的土地,但我有一颗赤诚的心。难道你不是炎黄子孙、不是中国人?‘差素质’的人为什么有这红火的企业?你改变了国籍,能改变自己的祖宗吗?我对你非常反感,为此,我拒绝应聘。”说完,转身就走。老板拦住他:“你是我见到的不一样的中国人,有个性,是个血性汉子。我这个人挺怪,你越骂我,我越留你。说吧,你想干什么工作?”
望着老板一脸的真诚,陈全德有些不好意思了:“我、我在中国是搞电焊的,除了这,别的我都得从头学起。”老板沉思了一下:“你愿意做计件工吗?”陈全德欣然说:“愿意。工厂每天什么时间开门?”
“早上7点半。”第二天,老板清晨6点半来了,陈全德此时已站在厂门口,还帮老板开车门。好个陈全德,**次应聘,给老板一个下马威;**天上班,又给老板一个好印象,老板自然注意他了。陈全德话不多,只埋头干活,除本职工作外,分外的事也尽力做,就像这工厂是他开似的。
此时,陈妻也在一华人开的茶馆做清洁工,月薪有100多美金,两人收入相加,除掉全家开销,还略有盈余。两个孩子也很成器,自学英语、柬语,打算用一年时间把高中课程学完……这一家子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了。
陈全德每天回家,就把当天在工厂的所见所闻记下,进行分析和总结,他心中燃着一个梦,为那个梦的实现而努力地积攒着能量。
陈全德勤勤恳恳、早到晚走地干了几个月,老板把他叫到办公室说:“你是个既能吃苦又勤快的人,什么事都做得稳稳妥妥,我十分放心。我开了很多厂,这个厂我无暇多顾,想请你替我照顾,你答应吗?”
“当然可以,我会做得更好。”陈全德兴奋地说。陈全德的月薪陡增至540美金,是原来的几倍啊!
拿表弟开刀
一夜之间,陈全德在这个厂当了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