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家电维修>微电热材料对人体作用的机理

微电热材料对人体作用的机理

2007-06-26 来源:小家电常识责任编辑:佚名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微电热发出的暖风柔和,对生物而言,具有渗透性及其振吸收性。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8~12µm的波长作用于人体,因人体的细胞直径也在这个范围,因此能引起共振。我们都知道,两个粒子或二个相近波

   微电热发出的暖风柔和,对生物而言,具有渗透性及其振吸收性。经国内外**研究表明8~12µm的波长作用于人体,因人体的细胞直径也在这个范围,因此能引起共振。我们都知道,两个粒子或二个相近波长的粒子引起的共振,能产生一定的能量。这种共振若发生于人体内的细胞间,就可对人体内老化的大分子团发生共振,使分子团裂化,重新组合成较小的水分子团,在这个过程中,使分子团表面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水的比例上升,附着于细胞膜表面。换句话说,共振使细胞的动能增加,去除了细胞表面附着的杂质,清洁了细胞,增强了细胞的活性和表面张力,使之**能力提高。同时,研究表明8~12µm波长的远红外线还有去垢能力,对体内的“结石”有击碎的作用。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酶有关,提高酶的适性,增强它的能量,保护酶的存活率,使这**加速,就能促进肌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修复。8~12µm波长的“生命之线”运用得当,就能增强酶的能量,提高其活性,达到促进肌体生长发育的目的。
    
    
    前面提到,微电热材料是一种电致发热材料,这是远红外线的热效应。一定能量的远红外线,能渗透到人们皮下3~5cm。这种渗透是指热效应作用于人体与人体内细胞粒子产生一种共振吸收。共振能产生动能,运动粒子的动能又能转化成热能。冬天,人们取暖,但取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从外面很冷的环境中一下子进入到25℃以上的“高温”环境中,使人感到温暖极了。另一种是从外面很冷的环境中进入到一个只有16~18℃的房间中,使人体温度缓慢上升。从生理上讲,后者才是科学的,可取的。前者虽一下子温暖如春,却对人的身体没有多大的好处。为什么人在冰天雪地中冻僵之后不能一下子烘烤升温,而要缓慢地给予温暖,逐步升温,使其恢复知觉。人在极度饥饿之后,也不能一下子大鱼大肉地吃,这样也没好处,必须先施于稀饭、米汤之类,缓慢填充……。总之,人是一个有机生物体,无论吃饭、取暖,都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必须循序渐进。
    
    
    这里我们提出了“共振吸收”这一概念。共振吸收,实际上是两个粒子产生共振,而在初始中产生了一定的运动,即产生了动能。我们称这种为被动粒子吸收了一定的能量,由动能转化而来的热能现象叫共振吸收。据说,国外取暖是循序渐进的,即从很冷的室外进入到一个温度不是很高的房间内,并使房间温度长期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温度,使人从外面进入时,不会令人一下子感到“很热”。如果使身体忽冷忽热,就容易感冒,在冬天或夏天,频频出入于空调房间的人,容易感冒,也是这个道理。
    
    
    而微电热材料,在一定的应用状态下,可以其发出的温度逐渐作用于人体,由于“集波”的原因,其所发出的温度逐渐作用于人体,又由于“集波”的原因,其所发出的波长与人体内细胞的直径范围相符,相当于体外主动的“粒子”与体内被动的细胞(视其为粒子)产生共振,激发体内细胞振动,以产生动能,获及热量,完成身体吸热的过程。在空调房间或电炉取暖(石英炉等均属于这一范畴)的房间内,也能完成取暖的过程,但由于热源的波长频带宽,使引起体内细胞共振的波长较少,这种共振微乎其微,而身体感到的热,主要是热源发出的辐射热,这种热,虽也能使人感到暖,但随着时间的增加,使人有口干舌燥的感觉。而微电热取暖,时间再长,却不会有口干舌燥的感觉,好象很自然,是一种循环渐进的状态。
    
    
    有这样一个试验,当室温及环境温度在3~5℃时(室内很空,只有一张床),将一个1kW的微电热射流器件放于房间中,房间约18m2,房间内温度基本保持在16~17℃,而门口过道上只有4~5℃。一天到晚打开,人在房间中居住,没有感到口干舌燥等异样感觉。一旦将这个微电热部件拿走了几天,用一个1.8kW的电炉来取代原来的微电热部件,室内温度也能维持在16~17℃,但几天下来,口干舌燥,只想喝水,直至换回那个微电热部件,这种感觉才被改善。
    
    
    因此,可以这样说,用微电热取暖,没有干燥感,不上火,非常舒适。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专家教你如何挑选净水器
阅读下文 >> 微波炉加热三不能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6868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