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家电维修>CobraNet技术原理与应用

CobraNet技术原理与应用

2007-06-26 来源:音响碟机维修责任编辑:佚名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

                  

      

CobraNet技术原理与应用
CobraNet是综合硬件、软件和通信协议为一体的网络音频实时传技术,它的专利权在美国PeakAudio公司。开发CobraNet的目的之一就是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找到一种实时的、稳定的专业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这也是将来专业音频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应用方向在多年前就以被**各地的专业音频器材制造厂家所注意,相继提出并开发了多套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众多方案中CobraNet以其良好的互通性、低成本的造价、可靠稳定的测试、可遇见的发展速度和良好的商业运作机制迅速的占领了这一市场,并得到了包括Peavey、QSC、Hamman、Biamp、R-H等数十家国际**音频设备公司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由CobraNet技术带动的整个专业音响行业正向着计算机网络化方向进军!


我国的专业音响技术领域在国际上还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使用CobraNet技术搭建大规模音响传输及控制系统的工程还是凤毛麟角。在以后的文章里,作者尽量提供一些国内外网络音频系统的案例供读者朋友参考。


一、CobraNet技术的应用范围


CobraNet技术虽然**,但并非所有的音频工程都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音频信号传输。对于那些独立使用音响器材的Disco舞厅、中小型会议室和多功能厅等场合,目前不适合使用网络型设计,这样做只能是增加设计难度和提高成本。但是对于象运动场、主题公园、歌舞剧院、广播电台、大型现场演出、大规模智能会议系统和楼宇智能音频系统等大型工程则比较适合。这是因为CobraNet信号是在以太网络设备中传输的,一条普通的5类双绞线可以在双方向传输128个通道的高质量、无压缩的音频信号。如果使用光纤则可以轻易的将上百路信号传输数千米而无损耗。这会大大降低多通道、远距离多点控制音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成本。标准的CobraNet信号采用和CD唱片同样的无压缩PCM数据,而采样率和量化分辨率却使用了广播级的48kHz和20Bit,远远高于了CD唱片的数据指标,这就能方便的满足广播电台的直播间信号传送、录音棚中各录音间之间的信号共享等高质量要求。


二、CobraNet网络硬件设施要求


随着以太网交换设备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价格下跌,我们不建议设计师还使用HUB作为CobraNet的网络交换设备设备而是使用全双工的Switch即网络交换机。尽管PeakAudio宣布新版本的CobraNet仍然支持半双工的HUB通信,但是这可能会给你的系统带来丢失数据、音频延时过长等问题。如果你是使用MediaMatrix的CobraNet产品,则根本不能使用HUB。目前版本的CobraNet在音频采样速率上支持48kHz和96kHz,分辨率支持16、20和24bit三种,默认是48kHz20bit。至于为什么不宜使用网络集线器HUB而建议使用Switch,我们将在后面的详细论述。


三、CobraNet设备的类型。


尽管PeakAudio公司开发并推广了CobraNet技术,但他们公司却不生产产品的,其它厂家只是向PeakAudio购买技术专利和CobraNetCODEC(即CobraNet的编码解码器,就是一组芯片,也称为CobraNetCore)。这样,不同厂家生产的基于CobraNet技术的音频传输设备就会在使用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不同品牌的产品理论上讲是都可以互相通信的,因为它们都是遵守相同的通信协议的。按照设备的使用方法,我们又可以将CobraNet产品分为以下两类:


a、只用做信号传送。由于CobraNet技术本来就是用来解决音频信号的传输问题的,所以针对信号的传输问题设计的信号接口箱应用就比较广泛,例如QSC的RAVE、Symtrix的SymNet、Biamp的CobraNet接口箱等等,经过固化号码的PeaveyCAB也可以这样的应用。由于CobraNet的基本信号传输单元Bundle是以8个音频通道为一个数据包的,所以我们上面提及的这些产品都是8个音频通道为一组的(有的设备是16个通道一组,但是里面包含了两个Bundle)。在实际应用中输出到功放的往往是2个通道,所以一些功放的制造厂家就制造了一些2个通道的CobraNet终端产品用来将CobraNet信号直接引入功放,例如CrestAudio(高峰)的CKi系列、Crown(皇冠)的IQPIP2插件和R-H的有源音箱系列等。


b、信号输入——信号处理——信号输出。这就要求设备不仅仅能完成数字与模拟信号之间的D/A、A/D变换,还要有相配套的音频处理设备。这其中**为成熟和成功的就是我们熟知的Peavey公司的MediaMatrix(媒体矩阵)。目前其它公司也在加快开发这类的产品,比如Biamp已经有这种带有CobraNet接口的小型处理机了。


四、CobraNet为什么使用以太网?


这也是网络音频设备开发初期设计师们争论和讨论的**多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各种网络技术相继出现,具有代表性的就是Xerox公司1973年提出的EtherNet(以太网)、IBM公司1970年提出的Token-Ring(令牌网)和苹果(Apple)公司在八十年代开发的AppleTalk。这些网络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例如以太网应用软件的种类很多,开放性能好,成本低,但是存在网络冲突等问题;令牌网虽然有效的避免了网络的冲突,稳定性得以增强,带宽利用率高,但是由于开放性差,导致支持这一技术的厂家甚少;AppleTalk造价是很低,但是其低效率和低速的数据传递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网络发展,所以必定会倍淘汰。这些都是当时的一些实际情况,随着网络技术在九十年代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小型局域网和Internet的广泛应用,使得以太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目前全**的应用的已经超过了2亿个以太网节点,**的普及带来的就是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下降,而其灵活的开放特性使得以太网的传输速度呈对数的速度增长,从10M的标准以太网到百兆**以太网甚至千兆、十千兆和百千兆以太网都已经开始运行……这些都已经证明CobraNet选择以太网作为媒介是正确的。采用这种网络设备以后,在以太网络上可以传输上千个无压缩的音频数据通道,而价格却象日用品一样便宜。IBM宣布放弃令牌网的开发也证明了以太网的强大优势。


五、为什么建议使用Switch作为CobraNet的网络交换设备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清楚网络传输设备在数据信号中的作用。这里讲的网络交换设备一般指的是网络集线器HUB、网络交换机Switch和路游器。提到路游器可能读者朋友会立即联想到TCP/IP协议集,联想到Internet。但是很可惜,CobraNet是建立在标准以太网构架下的网络传输协议,是工作在数据层的低层传输协议,所以涉及不到网络层以上的高级协议,也就是说CobraNet不属于TCP/IP,也不能穿过路由器进入Internet,它只能在局域网中传递。这还是因为现在全球的Internet的网络带宽还远远不能达到CobraNet的要求,同样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带宽也是不够的,所以目前能传输CobraNet的物理介质只有双绞线和光纤。我们知道在网络中的设备进行相互通信的时候,数据要经过操作系统、通信程序、网卡、网络交换设备等各个环节,而为这些环节生产相应设备的厂家也不计其数,如何能让这些产品能“相互沟通”和“相互协作”呢?那就必须有一套规则,只要大家都遵守这个通信规则,则无论是买谁生产的产品都能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由于网络连接涉及到软件和硬件以及通信协议的问题,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门为网络传输定义了一个模型,让大家共同遵守,这个模型称为OSI(即OpenSystemInterconnectReferenceModel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该模型由下向上共分为七层,从一到七层分别称为物理层、数据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参见图一。



图一


上图中的**层物理层完全是针对网络硬件设备提出的,层数越高越向软件方面发展,到第七层已经完全是高级应用软件了,例如我们熟悉的WindowsOffice软件。从上图我们也能看出网络集线器HUB是工作在**层,也就是物理层,它是直接和物理传输硬件例如光纤、同轴电缆定义在一起的。而第二层数据层则是定义网卡通信的,网络交换机Switch也是工作在这一层的,所以网卡和网络交换机是可以互相通信的,这就是Switch和HUB的本质区别。在应用上HUB只是一个网络信号的“放大器”,它是不能识别信号的“来龙去脉”的,如图二所示,



图二


当信号从任一端口进入HUB以后,HUB则将这个信号进行放大后传输到其它的所有端口。也就是说从Port1进入的数据,HUB是不关心它要去哪里,只是将信号放大后传输到Port2和Port3就算完成任务了。这样对于100M带宽的HUB来说,某一时刻整个网络只有一个信号在传输,而且这个端口只要是接受数据的时候就不能发送数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半双工共享100M带宽。而网络交换机Switch就不同了,可以将它理解为“智能化的集线器”。因为交换机内部是有CPU和内存的,存储器中有逻辑单元列表(LUL),列表保存着所有和这台交换机连接的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当某个通道有数据输入时,CPU会打开这个数据包的**层确认这个数据包的去向,然后按照目的地的MAC地址将这个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立体拾音技术:前言及有效拾音角
阅读下文 >> 扩展器降噪大法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6688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