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资讯数据和深交所数据统计,10月以来,共有70余笔大宗交易的卖方出现在位于江西省的几家证券营业部的席位,涉及资金逾17亿元,涉及**多数为中小板和创业板**。
这也印证了此前本报的相关报道。10月中旬,本报刊载的《转让限售股可大幅返还个人所得税 地方招商延揽“大小非”》中曾报道,一些地方政府以招商的名义,通过返还个人所得税招揽“大小非”,以达到完成招商任务的目的。从目前情况看,江西省部分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显得尤为积极。
大宗交易中的“鹰潭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以来,共有79笔大宗交易发生在江西省境内,涉及金额约为17.63亿元。在这79笔交易中,又有65笔发生在江西省鹰潭市。这65笔交易主要发生在国泰君安和国盛证券位于鹰潭市的两个营业部席位,在交易中都是卖出方。
这些大宗交易涉及的**几乎全部来自创业板和中小板,其中,创业板的**有两只,分别为上海佳豪和网宿科技;涉及的中小板**则包括博云新材、山下湖、保龄宝、天润曲轴、深圳惠程等。
这种多笔大宗交易集中于一个地区的营业部卖出的现象,此前并不多见。除鹰潭市外,江西省萍乡市和上饶市也出现大宗交易卖出的现象。
远望谷、博云新材两只**有13笔大宗交易的卖方现身中信建投的位于萍乡建设东路营业部席位。瑞泰科技有1笔大宗交易的卖方现身国盛证券上饶弋阳志敏大道证券营业部席位,资料显示,该营业部去年拟迁至武汉,去年11月已接到江西证监局的同意批复,目前,该营业部的迁址进度难以确定。
其实,除上述三个地方,还有一些地方也在招揽“大小非”。业内人士介绍,江西省新余市、景德镇市、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区域及西北部分省市地区都在做“大小非”抛售业务。
“避税天堂”或增添市场压力
在此前本报的报道中,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江西省部分地区为招揽“大小非”交易,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大小非”交易所得税予以优惠,优惠幅度也相当高。这可能是“大小非”扎堆江西省部分地区抛售的主要原因。
据自称为江西省某市招商局人士介绍,解禁股交易需按所得交20%的个人所得税,中央财政获得该税金的60%,地方财政获得40%。按当地的招商方案,在收取中央财政所应获得的税金后,当地政府只收取其应收部分的个人所得税的20%,也就是地方政府仅征收8%的个人所得税,其余则返还给解禁股的售出方。这样算来,个人所得税税率就由20%变成了13.6%。按10月以来的交易金额粗略估计,减税金额可能达数千万元。当然,给当地带去的财政收入也较为可观。
不过,从筹码供给角度看,市场压力是比较大的。10月至今,仅江西省部分地区通过大宗交易卖出的筹码就有近8000万股,从市场上抽走的资金逾17亿元。随着去年上市的**陆续解禁,一些已解禁的老股因股价走高,也可能伺机抛售。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有1亿元的收益,能少缴64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地方优惠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带来更多产业资本的抛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