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彩票研究中心昨天发布“彩民行为网络调查”。我国有2亿到4亿的彩民,每月平均花在彩票上的投资有85元。其中,至少有43万人重度购彩成瘾,被**称之为“严重问题彩民”。
八成彩民自言没地位
“问题彩民与责任彩票研讨会”昨天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与会**介绍,我国网络彩民拥有“五有一缺”的特点:有学历、有技术、有家庭、有结余、有梦想、缺乏社会地位。
80%的被调查网民都认为自己没有社会地位,处于社会底层,梦想通过中彩票一夜暴富。调查分析显示,这些自言“底层”的彩民月收入大约在3000元至5000元左右,现实中并不处在他们“自认为”的那个社会阶层或地位上,但他们依然从心理上认定自己没有社会地位,想通过买彩票咸鱼翻身。这实际上是金钱至上风气在彩票行业的折射,即金钱可以改变一切。
**认为,公众对彩票行业的公益性认知不足。换句话说,彩民购彩实为花钱做慈善,但彩民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购彩时均有赌徒心理。因此,建议民政部门或体育部门公示彩票收益金用在公益事业上的具体情况,或在彩种的设计上与公益金的定向使用挂钩,让彩民在购彩的同时即可知道其投入的彩票金用在什么公益项目上,由此获得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树立慈善意识而非投机意识。
买彩票已成为职业病
调查显示,我国“病态彩民”在100万人至200万人之间,极端病态彩民在43万人左右。在他们身上,买彩票已成为一种职业病。
所谓病态彩民主要表现为,彩票越买越多心里才高兴;不买彩票就难受;因购彩与亲朋产生矛盾,影响了人际关系;因购彩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彩票支出费用超过月收入,影响了生活质量等。
调查显示,购彩上瘾与文化程度无关,有些高学历的彩民每天花在购彩的时间多达4小时,确实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购彩人9成为男性,但是问题彩民中女性人数并不少,女彩民更容易上瘾。
**法制办政法司朱卫国处长在发言中指出,2009年我国的彩票销售额是1000亿,去年达到2215亿,3年翻了一番。他建议对问题彩民进行跟踪研究,并呼吁成立专门的问题彩民救助基金。
**支招防购彩上瘾
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海平认为,彩票本身与购彩人的能力、知识、智慧没有任何关系。购彩是纯粹的慈善和娱乐行为。因此,长期“守着一个特别的号早晚能中”是一种痴心妄想,即便中奖了也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不存在热号效应。
由此可见,购买彩票投入的成本是收不回来的,但确实可以左右彩民的决策。为避免购彩上瘾,陈海平建议市民购买彩票首先一定要使用“余钱”,其次不要投入过多的时间研究中奖机会。**的是,树立购彩是一种慈善行为的理念,只要这样购买彩票才能做到淡定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