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三甲和诸多试图上位的二三线品牌都在各自谋划
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乳品行业遭遇重创。今年初,蒙牛特仑苏和达能多美滋又相继爆发乳品安全事件,令正处于恢复期的乳业雪上加霜。
中国乳业市场是继续跌入谷底还是能逐步复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2009年乃至今后几年内都将是中国乳业的洗牌阶段。
去年年底,蒙牛发布业绩预警公告称,预计2008财年亏损约为9亿元。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则预测,因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产品召回和注销部分库存,将令蒙牛支付20亿元的成本,而伊利的损失金额更大,约为23亿元。虽然与三鹿的“死亡”、伊利和蒙牛的“内伤”相比,光明的损失只算得上“外伤”且复原****,但随后而来的经济疲软也使整体消费环境面临新的挑战。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基于自身独特的营养价值、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改善民族饮食等特征,身兼**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乳品一直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刚性,而乳业也因此被归于抗周期行业,主客观需求显示,乳业仍会重生。
机会显而易见。“三聚氰胺事件”风暴之后,曾以年销售额100亿元跻身乳业三甲的三鹿已然毙命,伊利、蒙牛两大常温巨头大片“领地”沦陷。据报道,仅是中低端奶粉市场就出现接近1/3的市场空白。同时,宏观政策层面也出现利好,去年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提出“要对诚信守法经营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金融和财政支持”,并特别提出中央财政对企业生鲜乳收购贷款扶持,地方财政也可给予贴息支持。
挑战也显而易见。摘帽“ST”不久的三元收购了三鹿“生前”的部分**资产,试图“接管”其奶粉市场,完达山、飞鹤等乳业二线品牌也开始跃跃欲试,大笔砸出巨额广告,而已被外资投行掌控的太子奶、美国嘉吉插手之下的花花牛、达能新收购的妙士均欲重整旗鼓。
**表示,乳业洗牌期间,企业无论大小,都面临着不等的生存与发展风险,短期内伊利、蒙牛以及光明依然会作为三甲领跑中国乳业,但现有1000多家本土乳品企业之间的并购与整合,也将给未来的中国乳业带来活力,当前的竞争格局仍有被打破的可能。
在乳业三甲之中,因常温奶市场急剧扩张而一度**超过光明的蒙牛、伊利,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风暴之后,如今又与光明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而在奶源建设、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冷链物流等方面,光明则更有优势。而营销和渠道原本是光明的两块短板,也是光明的新帅郭本恒执掌光明后发力的重点。
“我们原来的构想是2007年复苏,2008年成长,2009年腾飞,"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们在周期上延迟了一年。”郭本恒这样表示。
乳业三甲和诸多试图上位的二三线品牌都在各自谋划,市场已经变得很脆弱,中国乳业会出现怎样的变革,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