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外加周末,证券市场即将迎来“史上**长黄金周”。持币还是持股过节?节后市场风格是否会转变?热点又将如何轮动?这些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综合历史经验和当前资金及基本面因素,多数分析人士认为,长假后市场走出趋势性行情的概率偏小,而小盘股行情有望向攻守兼备的中盘成长股扩展,操作上建议投资者节前减持估值较高的小盘品种以控制风险。
多数分析师认为,今年假期时间较往年更长,节后市场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概率不大,建议投资者降低仓位过节。
从资金面来看,兴业证券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根据多个指标综合监控国内外资金价格,工行可转债扰动结束,长假或季末存贷比因素可能使得资金面短期偏紧,节后回落到此前均衡水平的概率较大。
“长假前后大盘将维持之前的格局,指数向上的动力不是太大。”南京证券策略分析师周旭认为,从近期成交量并未出现有效放大来看,目前市场主要是在存量资金主导下运行,大盘在2700点的位置总是遭遇阻击,显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持观望态度。
周旭表示,近期货币政策和地产调控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市场IPO和再融资导致存量资金流出,指数即使上行也可能是“诱多”行情。
“这次长假可以说是史上**长的黄金周,近期欧美股市累积涨幅较大,国内市场上,一些结构性机会导致中小盘**近阶段涨幅较大,积累了一些泡沫。考虑到上述因素,我认为应该适当兑现一部分筹码,持仓比例过高存在一定风险。”上海证券策略分析师蔡钧毅同样建议降低仓位过节。他认为,可以“砍一些”、“留一些”。新经济涉及的板块和子行业非常多,需要区别对待,对于近阶段疯狂上涨的锂电池概念股、蜱虫效应股,在连续多个涨停后建议节前兑现筹码。而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这类近期涨幅不大的题材则可以保留。“此外,从昨日盘面来看,市场正在寻找一些与新经济相关,且有业绩支撑的品种,这类品种也可以继续持有。”
历史上国庆长假之后大盘都有何种表现?上海证券报统计显示,在自1999年国庆长假设立以来的11年中,多数年份节后股市表现较弱,但近4年中上涨概率较大。
从长假后首日市场表现看,11年中有6次大盘上涨,平均涨幅为1.94%,其他5年中当日大盘下跌,平均跌幅为2.47%。从长假后5个交易日看,有5次大盘累计上涨,平均涨幅为0.03%,其余6年大盘累计下跌,平均跌幅为0.05%;从节后一个月大盘表现看,只有4年累计上涨,平均涨幅为5.65%,其余7年下跌,平均跌幅为7.15%。
尽管11年中整体下跌概率较大,但从近4年情况来看,节后上涨概率则更高。自2006年以来的4年中,只有2008年大盘在10月份表现较弱,其他3年都出现上涨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10月大盘整体表现与节后首日的表现相关性很强。仅有2年中,首日涨跌与当月涨跌相反。
哪些行业节后表现更好呢?以长假后一周涨跌幅来看,进入涨幅排行榜次数**多的板块依次是金融服务、采掘、商业贸易、有色金属和信息服务。而与长假相关的餐饮、旅游板块上涨概率不到30%。分析师指出,长假题材股一般都在长假前已经提前有所表现。记者 钱潇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