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唐山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一场席卷全国的纪念电影《唐山大地震》正在成为这座重生城市**的营销产品。
“(票房)无论是6亿还是5亿,对于我们而言都是太大的意外。”《唐山大地震》制片人、唐山电视台对外部主任姚建国笑着告诉《**财经日报》记者。
因为对于这部电影的大股东唐山市政府来说,赚钱并非他们**先考虑的目标。
据华谊兄弟透露,从7月22日0点到7月25日晚上24点,《唐山大地震》内地票房冲破1.6亿元(不含IMAX票房),周末更以5250万元创造国产片单日票房**高纪录。
为唐山打品牌
姚建国清楚记得,2008年,在中影集团的会议室里,董事长韩三平曾预测的票房是3亿。没想到一年后,导演冯小刚在上海向媒体称要突破5亿票房,这让姚建国惊出一身冷汗。发布会一结束,他问冯小刚的**句话就是,5亿票房之说能成吗?
姚建国当初的疑虑是有原因的,毕竟《唐山大地震》只是一部投资1.2亿元的影片,而作为这部影片的主要投资方,唐山市政府从一开始追求的目标就不是票房上的盈利。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以及京津唐一体化的规划定位,地处渤海湾重要交通枢纽的唐山正面临着转型。
据姚建国介绍,2008年,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提出,唐山的文化建设与唐山的经济建设不匹配,必须要有一个在全国打得响的产品。而在这方面,姚建国是有过一定经验的。2006年,为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他曾花300万请香港导演拍摄过和《唐山大地震》思路相似的影片——《但愿人长久》,片子虽然在海外获得了**故事片奖,但在国内并没有发行。
经过商讨,姚建国将“做一部主旋律的唐山大地震的电影项目”上报到国家广电总局并得到有关领导的全力支持,当时该项目还被列入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之一。
按照广电总局一位领导的建议,影片的投资可分三种,一种是参照《云水谣》,投资在5000万,票房不求,但能赢得口碑;一种是参照《集结号》,投资在1.2亿,能够双赢;一种是参照《后天》、《赤壁》,总投资在3亿,能够拿到**市场上去。
“就算唐山人勒紧裤腰带,3亿也能投,但太**,我们掐头去尾,**后选择了1.2亿的投资。”姚建国告诉本报记者。
而1.2亿元的投资,定位是30%~40%的城市居民会看影片,70%的城市会知道这部影片。在国内产生这样的**正是唐山市政府**初的考虑。
而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要找国内**有市场号召力的导演和团队来做,而且要有话语权,在投资层面,唐山市政府要做**股东。
与华谊兄弟一拍即合
眼下,国内**票房号召力的是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三大导演。 “张艺谋当时忙奥运会,陈凯歌是忙着《梅兰芳》和拍摄英语电影,这样冯小刚的档期是合适的,但选择和小刚合作,**关键的是他能控制这种主旋律的大场面。”姚建国告诉本报记者。
在姚建国找冯小刚之前,冯小刚就曾看过关于唐山地震的小说《余震》,被小说的内容深深吸引,并在其建议下,华谊兄弟(300027.SZ)买下了该小说的电影版权。
2008年的秋天,当唐山广电和宣传部门的领导在电影局的介绍下,和韩三平、冯小刚以及华谊兄弟领导层见面,当姚建国表示想拍摄一部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电影时,彼此便有一种默契。但冯小刚很明确表示,如果是拍地震发生和救助的过程,他不会胜任,因为他自认不善于用比较传统的主旋律电影拍摄手法。但如果唐山方面同意其以“一个遭遇地震的普通家庭浓缩千万个家庭情感故事的电影”的话,他是同意的。
**终,在影片的总体架构上,大家达成了一致。
同年,为降低投资风险,唐山市政府与华谊兄弟、中影集团决定单方合作。在中影集团的会议室,各方达成了投资比例协议——唐山市政府出资6000万,华谊兄弟5300万,中影集团700万。
至此,该项目就直接进入实施阶段。冯小刚放下了拍摄电影《特务》的计划,投入到这部影片的拍摄上来。
“2008年5月12日,我和导演、监制正在办公室讨论**稿剧本时,汶川发生了地震,我们立即决定暂停这个项目,先拍了《非诚勿扰》。”华谊传媒总裁王中磊告诉记者。
随着地震伤痛的渐缓,该项目再次启动。
作为一部“命题作文”式的影片,在高达1.2亿元投资面前,华谊兄弟**初还是有点担心的,这样的预算意味着要做到3.5亿票房才能收回投资。
于是,华谊兄弟将5300万的投资进行二次分解,由浙江广电、上影集团、香港英皇和寰亚与华谊兄弟共同承担5300万的投资。
按照三方协议,唐山市政府为**投资方,虽然要尊重冯小刚在艺术上的创作,但在影片的大方向上,姚建国还是要提出一些意见。
“原著中还是有一些灰色的东西,离主旋律有相当大的距离。比如,女儿与继父的不伦关系等,在电影中表现还是有点问题。当我们把想法和冯小刚沟通时,小刚还是接纳了我们一些意见,甚至包括我们提出在影片中多一些新唐山的景致、唐山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