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市场营销>从**杯透视体育营销大战

从**杯透视体育营销大战

2010-06-30 来源:中国公关门户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四年一届的**杯足球赛给全**人民带来一场狂欢盛宴。然而球场上还仅仅是竞技游戏,在所有商家眼中,围绕**杯展开的体育营销大战更残酷、更激烈、也更真实。在这次**杯商战中,众多参与体育营销大战的企业如何击败对手?我们通过对2006年德国**杯的回顾有助于提升对**杯营销的认识。

    一、“**杯”的**

    1、广泛的受众规模。**杯的观众遍布**的各个角落。无论各地的风俗、语言有着怎样的不同,**杯已经成为一种沟通的媒介,通过这个媒介企业可以有效进行新客户开发,获得更大程度的品牌认知和认同。“**杯”本身具有赛事的刺激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观众“场场要看”的心理反应,有利于企业保证广告传播的有效性。从中国本土看,**杯深受国人的喜爱,庞大的观众规模也为企业的品牌营销提供了机会。根据CSM的收视统计,**杯的男性与女性观众的比例为6:4,性别差异不大,年龄上以15岁~54岁为主,占67.8%,是**有消费和购买能力的年龄段,这些数据说明**杯的广告效果指向性更明显,更有利于企业了解自己的广告营销对象,从而更有利于把握和控制。

    2、忠诚的品牌关系。**杯从1930年诞生至今已经有70多年的时间,几十年的发展中“**杯”与观众已经形成了稳定、密切的关系。“**杯”作为一项体育品牌,观众对其态度已经从知晓、了解发展成为信任和忠诚。观众的这种信任和忠诚成为“**杯”品牌的巨大资源,是企业可以加以利用的。借助“**杯”品牌的强大背书效应,企业既可以稳定现有的顾客群,赢得其好感和满意,同时又更加容易获得潜在顾客群的认同和理解。

    3、交融的品牌效应。今天的“**杯”已不再仅仅是一项体育比赛,它代表着体育精神和足球文化。“**杯”充满着纵横奔放、开拓进取、勇往直前、激情无限……这些都与观众的内心追求与精神需要形成有机契合,人们对于“**杯”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社会认同。正因为如此,企业品牌向“**杯”借势,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个性。李宁赞助NBA,建立“运动、团结”的品牌形象;中石化牵手F1,体现了“奋进,激情”的品牌精神;联想合作奥运会,抒发了“冲出亚洲,走向**”的品牌信念。比起华丽的辞藻堆砌的空洞宣传,人们更需要可感受的体会,而“**杯”赋予企业品牌的正是一种“真实”的形象,无形中达成二者的交融。

    二、借势**杯

    利用**杯进行传播和推广是国际**企业通常的做法。许多深入人心的国际品牌,比如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百事等,都与**杯有着深厚的渊源。阿迪达斯就是从**杯开始走向**的。1954年,通过赞助德国队,凭借德国队在决赛中战胜匈牙利队捧起大力神杯,它也随之扬名全**。要搭**杯的顺风车,注意以下两点:

    1、产品本身的相关性

    体育类的服装和用品肯定是与体育紧密联系,NIKE的“JUSTDOIT”;阿迪达斯的“IMPOSSIBLEIS

    NOTHING”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并通过提供赞助产品的方式,使品牌的**度和美誉度迅速扩张。 可口可乐在功能上清凉解渴,在品牌概念上象征青春、活力和激情,这与体育所表达“尽情尽畅”的思想相吻合。百事可乐的“畅想无极限与新生代的选择”把青少年与体育时尚更好地结合,表达出体育运动的挑战性与成功梦想。

    2、产品的宣传与体育赛事或事件很好结合

    在传播过程中,一定要紧扣产品诉求。不具备“正宗赞助”牌的企业,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是:你的产品与这项体育赛事的相关点在哪里?要在目标受众与自己的品牌理念、产品特性之间找到契合点,充分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推广自己的品牌。只有将消费者的利益点与产品诉求相衔接,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心。中石化的为中国队加“油”;奇强洗衣粉的“中国队奇强!”;金六福酒的“中国福,奥运情”;浏阳河酒的定位为“中国队庆功酒”等分别从不同侧面把与体育不相关的产品与体育很好地衔接,从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使中国消费者的心愿与产品宣传形成共鸣。

    如果不是**赞助商,只要充分运用手中的资源,也可以像百事可乐那样,运用手中所掌握的足球明星和音乐明星,对**杯进行全新演绎。但一定要跳出毫无特色的大众“焦点”,重新审视目标消费群,重新审视市场,重新审视竞争对手,重新审视自身,有理有据地进行“非法”体育营销,才能成为赢家。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陈春雷以石灰石为例阐述资源产业转型
阅读下文 >> 企业人力成本降低不能以损害品牌为代价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5036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