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政策法规>第三届农经产业发展论坛张红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三届农经产业发展论坛张红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009-11-09 来源:中国贸易网转载网络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主持人:

    各位代表,我们开始今天下午的会议。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我是北京国际交流协会的副理事长赵先贵,很高兴、很荣幸主持今天下午的会议。

    今天下午有幸请到了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也是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包括我们的张司长还是很多大学的兼职教授,会刊上都有介绍。张司长长期从事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宏观管理方面的研究,多次参与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多次主持国际组织、国内政府部门组织的课题调研。张司长还出版了很多专著,在这儿就不一一介绍。同时,张司长在媒体上还发表了很多的论文,还获得很多优秀专著奖。张司长是农业方面的**,有甚么问题可以请教。首先有请张司长做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请!

    张红宇:

    各位女士、先生们,下午好!

    非常高兴就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做一个深入的报告,坦率讲,这个题目是会议主办方给我加的,我想扣着题目给大家展开三方面的报告。今天我是**个给大家做报告的,我想是不是围绕报告的主题,把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做一些报告,同时给大家剖析一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就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大家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1周年。**近一个时期,各个部、各个单位都围绕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包括改革开放31周年,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展望。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来看,在座的各位都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新中国60周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党的十六大以来这些年,我国农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就都是非常之大。其中一个大的成就,我们主要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而且为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我们去年的粮食产量,总量达到10247亿斤,如果不出大的意外,今年农业,特别是粮食,将继续实现增产。依靠自己有限的资源,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是我们**认真值得总结的突出的一面。

    第二大方面,我们的农民收入,**近几年来连续几年来一直增长的发展势头,去年农民收入达到4761元,扣除物价以后,平均每一年增长7.16%。与此同时,我们的贫困人口在人民收入不断持续增长的同时,贫困人群不断缩小。1978年贫困人口大概占到整个人口的25%,**数量在2.5亿,到去年贫困人口,按照新的扶贫标准,1196万下降到4007万。

    第三个大方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在座的各位非常的清楚,我们的农村医疗、农村的教育、我们的社会保障问题,**近发展的非常不错。农村医疗实行了新的医疗制度,2003年开始,农民交10块钱,中央政府掏20,地方政府掏20,50元的缴费标准,后来又调整到了100元。这为农民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与此同时,我们在农村教育方面,实施了两免一补的政策,比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

    **,从中西部地区开始,从农村地区开始,从初中以下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实行两免政策,免书本费、免学杂费。

    第二,对住宿生进行补贴,比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子女受教育难,辍学率比例比较高的问题。

    第三,农民保障事业不断的发展,农民保险,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这些年都有所进步。今年中央决定,在全国10%的县府,开展新一轮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要求到2020年覆盖到全国。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获得55元的养老补贴。这些年我们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第四,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产品供给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些年来,致力于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边缘贫困地区的饮水安全的问题,也就是解决老百姓饮水,引用清洁水工程。比较好的解决了高达1亿农民的饮水安全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全国不同地方来讲,可能轻重缓急是不太一样的,特别是对西北、西南地区来讲,老百姓的饮用水安不安全,从来都是大问题。这一年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的力度,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一个民生工程。第二,这些年加大了城乡电话改造的功能,实现城乡独网**政策。第三,乡村道路建设,大家有目共睹,我们比较好的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之上,现在把注意力向农村、向边缘农村地区遍布,柏油路、水泥路覆盖到行政村、自然村,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些年,我们在农村的公路建设上成效非常大。2003年以后,到2007年,这几年在修建农村公共网的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水泥路、柏油路的公里数超过十九年来综合的53倍,成效巨大。第四,我们在解决农民的能源建设上,包括新农村建设,我们在农村的能源建设上,一方面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解决农村新兴能源的问题。在石化能源继续增长的同时,农村的沼气、太阳能等各种新能源,比较好的解决了农村的能源供给问题,包括农民生产生活用材料的问题。

    **后,新农村建设的住房建设,**近几年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我们提出来新农村建设的理念以后,我们在围绕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各个地方在农村生产、产业资助方面,农民收入增收渠道商,解决农村民主管理方面,文化建设方面都下大工夫。特别是在农村的住房建设上,对各个地方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效果非常不错。

    对五个大的方面,这些年在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比如说这些年,我们围绕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家庭承包制度责,这么一个制度长期不变的,稳定承包关系长期不变的基础之上,我们加快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推进了适度经营,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土地生产效率的提升,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又比如,我们在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方面,我经常注意到,会议的很多代表,来自农村的,合作社的社长,包括带头人,我们在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方面,我们比过去全二十年取得的成就要大的多。我们现在全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高达20多,解决了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农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的问题。又比如,我们农村金融问题,大家知道农村金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改革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两年在农业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进步,大量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各个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为解决农民贷款难,或者说贷款的需求和供给严重脱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面对我们的需求而言,面对我们金融的需求、供给,改革的任务还非常的艰巨。

    我们在农村改革方面,这些年我们的改革成就是巨大的。而这种改革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后一个值得认真总结的,或者说叫巨大的进步,我们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方面,这些年特别是这两年,各地的发展进步非常巨大。我们不要说沿海发达地区,比如说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又比如上海、北京这样的发达地区,抢先一步。甚至包括不发达的一些区域,也有一些县市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也取得很明显的进步。比如说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河南的新乡,那都属于中西部地区,但这些年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统筹城乡的劳动力、就业问题,都有一些突破性的解决。

    我们要讲,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确确实实在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方面成效都是巨大的。

    这是**讲,我必须给大家有一个大的概念,我们老讲用占**9%的耕地养活了占**21%的人口,成就巨大,这个成就巨大怎么理解?我以为刚才的几个方面是可以帮助大家解释清成就巨大的概念。这是我想给大家讲的**个大问题。   二、你要看到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包括我们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面向我们全面实现小康任务,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去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在2020年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勾画出一副蓝图,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目标,要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任务,要把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也就是说,新农村建设要作为一个战略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要作为一个基本任务,要把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作为我们一个基本要求。怎么理解这三句话?与此同时,三中全会也不回避农业合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明确提出来我们的农业发展基础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增收相对城市居民来讲还比较缓慢,需要加快;农村发展滞后,**需要扶持。2020年实现的目标,我们农业农村经济还面临很大的距离。

    资源的优势,人口在增长,耕地在减少,水资源在减少,人地矛盾、人水矛盾愈发突出。怎么有效解决,不断增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首要问题。中国有13.26亿人口,中国的吃饭问题不可能像一些非洲国家,像一些落后的小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包括日本韩国这样的一些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交换来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对中国这样13亿人口的大国来讲,我们吃饭问题始终要靠自己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面临的条件,确确实实是非常薄弱的。资源不断的减少,耕地不断减少,城市化、工业化需要不断的占领耕地。尽管计划生育搞的不错,但是人口的**数量在增加,还没有到达减缓的拐点。这是一个大方面,人地的矛盾长期是存在的。再一个是农业基础的薄弱,这也是一个事实。去年年初的冰冻雨水灾害,今年年初的南方天旱,进入9月份以后,甚至8月份以后北方地区、东北加上内蒙古东部,夏旱、伏旱,充分暴露出基础不稳的问题。这些年各个地方加大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投入,但是投到农业里边的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相对我们的需求而言,我们农村的科技支撑,包括我们科技进步成果源源不断的供给还不够,还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发挥出来的**科技,能不能有效得到应用,推广的力度强不起来,也是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

    尽管我们这些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毕竟我们是一个成长性的国家,属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可能做到像美国、日本、韩国一样,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比例而言,我们尽管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相对我们的需求而言还差的很远。也就是说,如何有效的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仅对我们的过去,对我们的现在,对我们的将来都是制定农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农业发展的一个首要目标。第二,我们的农民收入尽管增加,但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相比,差距不是没有缩小,反而是在扩张,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张。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1:2.56,1984年是1:1.7,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张到1:1.31。上海去年农民收入达到11000多,甘肃才2700多,**数据相差4倍以上。甚至包括一个省,一个区域的农民收入也是不平衡的,比如说广东,发达地区,广东珠三角农民收入跟广东粤北收入,江苏苏北苏南农民收入差距蛮大。如何解决农民收入,特别是城乡收入缩小差距,也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重大的问题。   三、去年的金融危机,如果说对我们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但**直接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数以亿计的流动于城乡之间的农村劳动力,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失去了工作。大家要知道,很多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很多地方的农村,农民数量也非常大。我们的农民劳动数量外出都有规律,春节回乡,过完春节出来,1月份过春节,头一年的12月份回来,但是今年我们的农民10月份就开始大量的返乡,为什么?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的农民工人失去了工作岗位。这个现象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从暂时的现象来看。从长期现象来看,我们9.5亿的农民,或者说7.3亿的农民,这两个数据都是对的。所谓9.5亿的农民,是相对户籍所在农民的数量,虽然你是农村户口,早就在北京打工一年、两年、三年,按照户籍来讲是9.5亿。如果按照实际就地的产所,实地就业的城市而言,我们现在的农村人口是7.3亿。按照统计局要求,外出半年以上,跨乡流动都应该纳入所谓实际就业城市,有7.3亿。中国的劳动力有多少?4.8亿、4.9亿。中国的农业需要多少劳动力?2亿。也就是说将近3亿是富余出来的,富余出来怎么分布?2.26亿是跨乡流动,如果是本地流动是就地就业,跨乡,在乡镇以外,出了县出了省就属于流动,这里边有2.26亿。2.26亿中其中1.4亿是属于跨乡流动半年以上的。说了四个数字,不外乎是说,中国的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始终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很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如何得到有效的解决,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这是我讲的第三大问题。

    四、我们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矛盾非常深刻,什么是体制机制矛盾?农民就业,农村子女受教育,农村医疗资源的获得,在现在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发展的机会还是不均等的,这对于我们整个小康的实现,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城乡体制机制矛盾的化解方面,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取得了很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我们比较深刻的体制矛盾,我们任务还是非常的艰巨,非常的繁重。城乡的产业布局问题,包括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对农业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占用,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后能不能获得平等待遇的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考虑的。相对我们发展好的形势,特别是刚才讲到五六个进步的方面,确确实实我们在社会经济进步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是不可回避的。

    怎么化解这些矛盾,怎么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什么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而言,大家知道所谓的农业现代化,不外乎几个大的标准。现代农业一定是用科技来武装;第二,现代农业一定是用**的装备来武装;第三,所谓现代农业一定是由**的理念来经营农业;第四,所谓现代农业一定是产供销农一体化的;第五,所谓现代农业一定是有文化、懂科技、擅管理的来经营的农业。这是全**农业的共同特征,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比较好的解决刚才谈到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问题,才能比较好的解决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才能比较好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当然,现代农业发展,肯定给工业化齐头并进,对于城乡统筹是有一定帮助的。

    刚才讲的是共同的特征,所谓有中国特色怎么讲?刚才一直在跟大家说,相对我们发展的长期目标而言,相对我们的政府而言,我们不能从农产品的供给问题,还是从农民收入问题,还是从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而言,都独具中国的特色。什么特色?要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农情,来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个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人多地少,我刚才给大家讲的,我们13.8亿的人口,18.26亿的耕地。人均耕地占有1.385,全**平均水平的40%。第二,我们的水资源去年是2064立方米,全**人均水资源8000立方米,我们是全**平均水平的1/4。也就是说,怎么解决我们的有效供给,**个国情就是我们的资源比较短缺,必须千方百计提高我们土地的增长效果,提高我们水资源的地用效率。第二,中国农业人口多,农村劳动力多,中国农业规模小,美国一共有200万的家庭农产,我们国家9.5亿农民也罢,7.3亿农民也罢,从农户数来讲每农户数经营7.3亩地,美国平均一个农户200公顷,200公顷是3000亩。美国的一个规模是200公顷,中国的一个家庭的规模是半公顷。如何提高我们劳动生产效率,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我们老讲农民的收入低,为什么低,有二元结构的因素,但是给农民就业的不充分有重要的关系。什么是就业不充分?一个家庭在江浙两三亩地,够吗?肯定不够,因此必须大量的转移到工业中,留在内部的农民才能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基础。相对我们的劳动力而言,我们的农业就业不充分,也是我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或者说城乡收入大的根本原因。不管是从事服务业还是制造业,一年12个月,每个月工作20天、25天,农民要是按照20天、25天来就业,一年的活三个月可能就干完。东北、黑龙江的地方就是,三个月耕田,九个月玩钱,没有什么事可干。

    我们现在相对科技而言,相对我们的资源而言,我们还是一个粗放经济,生产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水资源这么紧缺,各个方面在农业用水方面大手大脚。以色列一吨水可以生产三公斤粮食,我们只能领导一公斤粮食,人家的水资源利用效率95%以上,我们只有30%。人家的水是一滴一滴的用,我们的水是田坑一扒开就开始用了。

    **后,中国确实相对美国单一的发展模式,相对日本、韩国的单一发展模式而言,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各个地方自然比附自然条件不一样,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定是多元化、多模式。刚才看到了黑龙江建三江的广告,我去过,建三江的农业跟欧美国家的农业没有什么区别,一个家庭经营几十公顷,**多的是经营1.8万亩。建三江劳动生产效率很高,黑龙江农垦测算了一下,平均从事农作物的职工,人均生产7.8万斤。中国9.5亿多,去年的粮食10575亿吨,按照大书乱,9.5亿的农民就是10亿,一个农民正好生产1000斤,黑龙江平均人均生产7.8万斤,相当于七八十人生产的数量。这个地方的农业生产模式跟上海、浙江的生产模式不一样,包括广东地方,他们走的模拟考试可能是日本、韩国的模式,单位面积投入量很大,依靠的是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率。一亩地,在黑龙江产出2000块够了,在上海、浙江的地方一亩地得产出1万块钱,这讲究的是资源利用效率。甘肃、云南、贵州、青海,生产效率低、收入低、资源配置也很低。在不同的地方,一定要走不同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

    围绕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解决什么问题:**,还是解决吃饭的问题,吃饭问题比天大,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在农业的目标设置上,**位的是解决有效的供给。日本整个农产品供给,只能满足他需求的40%不到,他可以通过贸易来填补他的空白,韩国也是这样,也是只有30%、40%的只给率。韩国4000多万人,日本1亿多人,中国是13亿人,中国不可能靠国际市场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所以**个问题,我们现代农业发展**位的还是解决吃饭问题。我们的目标要坚定不移走下来,我们连续五年丰收,今年走下来连续六年丰收,明年、后年的农业还是应该保持稳定增长。怎么保持稳定增长?要解决我们生产条件的改善问题,要解决我们综合生产能力的问题,要解决我们科技支撑问题,要解决我们科技工程设施的问题。

    这些年税费制度改革以后,加大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包括对农民种粮直补,包括粮种补贴,包括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包括粮机补贴。补贴要加大,**的收购价还要不断的增长。投入要增加,确保我们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确保以后,还要研究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的问题,还要关注农产品价格问题,农产品价格高低对农民收入有直观影响。我们还关注农产品外贸和内需的问题,有没有一个平衡的问题。还关注生产与加工的问题,所以我想不管怎么样,**位的必须是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这里边有大量的政策问题,包括补贴政策,甚至包括我们的金融政策。在座的很多深有体会,搞一个公社,缺乏担保条件,银行部门对我们搞农业,包括成长性的农业,确确实实不感兴趣。这里边涉及到金融知识、政策的问题,怎么涉及金融知识、政策,包括农业保险。这些年我们国家在农业保险上,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相对需求而言,跟金融问题一样。保险部门和金融部门对农业保险、农业金融始终是认识不高,我们要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要解决农业组织化提升问题,都绕不开这些问题,还是要高度关注农民收入问题。我们社会主义的目标都不能容忍长期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然**是靠经济成长。事实上,越是发达的地方,城乡之间的收入就越小。越不发达的地方,城乡之间的收入就越大。上海城乡之间居民的差距是1:2,苏南地区就是1:2的关系,到云南、贵州,城市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收入就有十倍、五倍的差距。  **还是发展群体。第二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政府要有一系列的举措。农民收入四大来源,家庭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政府在农民增收方面其实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嫁接政策,包括补贴政策,四项补贴,粮食直补,粮种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农机补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能够增加补贴的力度。

    政府是一定可以有所作为的,政府所谓,比如说工资性收入,在政策上有没有一个长期战略问题,有没有一个顺应扩大内需的战略需要。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扩大我们的就业渠道,都是解决农民收入的问题。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我们要高度重视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这要认真把握。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暂时失去工作,原因主要来自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相关的政策,提出保增长、调结构、增民生。我们的就业总量已经恢复到了去年的基本持平,下一步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充分解决的问题,还是要把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一个大的战略举措。第二,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充分的吸纳农村劳动力,提供新的岗位,包括结合区域发展战略。**近注意到,尽管一方面农产品还继续外出,但是在本乡就地就近转移的农村力**数量增加,包括返乡创业,跟区域发展的战略也是密不可分。比如说西部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包括东北振兴战略,都是密不可分。去年下半年,包括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还是比较箫条,大家注意到没有,中西部地区房地产方兴未艾。为什么?很多的农民工在外边赚到钱,可能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在上海这样的地方买不起房子,但是回到家乡,他的能力是可以在家乡买房子的。我们有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和扩大内需怎么结合的问题。

    如果说过去的就业主要是靠工业来支撑,下一步的就业能不能继续在工业领域扩张就业数量的同时,我们加大服务业的就业能力。如果说过去就业更局限于大工厂、大企业,小商小贩服务业就不算就业了吗,这就需要对中小企业,特别是解决数量多的中小企业,是不是有相应的扶持政策。使他们有能力提供更多的劳动,**后还是要关注到返乡创业,农业内部也应该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一点。

    我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后一个大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的化解,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是一个长期目标。什么叫城乡统筹?**产业统筹,第二规划统筹,第三就业统筹,第四公共服务统筹,能不能真正做到城乡平等发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艰巨的任务。应该讲,这方面各个地方有了一些积极的举动,包括我刚才讲到的,北京这样的地方,2006年以前城乡之间的投入,从基础设施的投入来讲是三七开,城市70%,通过30%,2000年以后五五开,城乡均等。成都、重庆搞城乡一体化,农村教育开始一体化教育,包括成都的新津等,农村的学前班,各级政府给补贴,理念就是不能让农民的子女输在起点上。**近我到了鄂尔多斯,我们讲九年义务教育,鄂尔多斯提出十二年义务教育,甚至十六年义务教育。什么意思?高中阶段学杂费由政府掏腰包,我们全国也没有做到。九年义务教育是针对小学、初中,鄂尔多斯探索十二年义务教育,甚至十六年,学前教育,三岁开始上学前班,这都是积极的探索。

    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我们有了很多,很好的做法,但还是需要加大力度。这是我要讲的**后一个新农村建设问题,生产、生活、生态这三者如何平衡协调发展。我们老讲新农村建设,刚才给大家报道五句话,也不可否认有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忘了,生活宽裕忘了,民主管理也忘了,只记得村容整洁,村容整洁就是盖房子。产业发展本身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生活水平要提高。也就是说生产问题,生活问题,我们长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先治突后治窝,生产发展的问题是解决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民的生活富裕,解决我们的收入问题,解决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问题。

    **后,新农村建设本身也有一个生态问题,生产生活生态,我不是说新农村建设是大村大建,抬头看天是蓝的,低头看天是绿的,这才符合我们的发展要求。新农村建设也是需要全面准确的把握他的深刻含义,五句话要全面理解,要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必行不备,这才可以。单单只实行某一方面或者忽视某一方面都是不可以的。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诠释清楚不容易,大家各自的岗位不一样,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好多对我们的中国特色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认为不管怎么解释,我们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化道路,一定要致力于解决农业的供给问题,注重农民收入问题,注重农村劳动力问题,注重城乡结构协调,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与这些是绕不开的。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张司长的精彩演讲。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电视购物重心应在物流而非广告
阅读下文 >> 我国首家交通物流发展机构成立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2336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