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市场营销>中国啤酒为何总让外资痛饮

中国啤酒为何总让外资痛饮

2010-11-13 来源:酒之园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容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通过合资、控股及并购等各种方式参与到国内啤酒行业中。目前,中国前十大啤酒厂商中

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容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通过合资、控股及并购等各种方式参与到国内啤酒行业中。目前,中国前**啤酒厂商中,没有外资股份的企业只有燕京和金星两家。

嘉士伯大举圈地

在外界的一片喧嚣争议声中,重庆啤酒日前召开股东大会,以高票通过了重啤集团向嘉士伯啤酒厂香港有限公司转让持有的重庆啤酒12.25%股权的议案。

如果一切审批程序顺利,这意味着嘉士伯将成为重庆啤酒的**大股东,而重啤集团则以20%的持股份额成为重庆啤酒第二大股东。因为早在2008年,嘉士伯重庆有限公司就持有重庆啤酒17.46%的股权。此次,嘉士伯以23.85亿元人民币收购重庆啤酒12.25%股权,平均每股40.22元,收购后嘉士伯持有重庆啤酒股份将占到29.71%。

而此前,对于出面收购的嘉士伯香港已经连续3年亏损,是否具备收购资质的问题已饱受业界争议。嘉士伯大中华区总裁王克勤表示,嘉士伯香港是嘉士伯啤酒厂的全资子公司。而嘉士伯啤酒厂一直是盈利的。之所以由嘉士伯香港出面来收购,是为了操作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两年前,接手重啤17.46%的股权的嘉士伯重庆就是专为当年接手重啤股权而设。“和嘉士伯重庆的性质类似,嘉士伯香港也是一个投资管理平台。因为没有核心啤酒业务,主要是行政费用支出,所以亏损。”王克勤表示。

据了解,嘉士伯是在丹麦哥本哈根交易所上市的一家公司,

于1847年创立。该公司2009年的经营性利润为93.9亿克朗(合17.2亿美元)。嘉士伯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嘉士伯啤酒厂,为了拓展亚洲业务,嘉士伯啤酒厂在新加坡注册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嘉士伯亚洲。嘉士伯亚洲和嘉士伯啤酒厂又分别出资成立了嘉士伯香港,各占51%和49%。从开始占有重啤股份到成为**大股东,嘉士伯仅用了两年时间。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啤酒花、重庆啤酒、兰州黄河和西藏发展在我国新疆、重庆、甘肃和西藏地区啤酒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85%、75%、75%和50%。而这四家公司与嘉士伯均有股权关系。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嘉士伯已控制了中国西南50%的市场。目前嘉士伯全球61%的啤酒产量、46%的利润都来自中国。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嘉士伯在中国的布局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包括昆明华狮啤酒、云南大理啤酒、拉萨啤酒、新疆乌苏啤酒及宁夏啤酒等,是西部地区**的外资啤酒企业。此次收购重庆啤酒股权符合嘉士伯在中国西部地区布局的策略。控股重啤后,嘉士伯集团在西部区域的市场将更加巩固。


外资身影无处不在

看上中国市场的不只是嘉士伯。纵观当前国内啤酒行业,大型啤酒企业不少都有外资身影,有的企业甚至已经由外资全资控制。

刚刚落幕的南非**杯的赞助商之一哈尔滨啤酒,其全部股权实际上已属于百威英博。哈尔滨啤酒早在2004年便被安海斯布希收购。2008年,安海斯布希又被英博集团全资收购,改名为百威英博,如今哈尔滨啤酒已是百威英博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此外,百威英博还拥有福建雪津啤酒的全部股份,中国第五大啤酒品牌珠江啤酒28.56%的股份。

2009年,北京朝日啤酒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东撤资,北京朝日啤酒成为两家日资企业的合资公司,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成为其**大股东。今年5月,朝日啤酒还增持青岛啤酒的股份至41.08%。

此外,**第二大啤酒制造商SAB-Miller持有华润啤酒49%的股权;荷兰喜力持有金威啤酒21%的股份。此次,重庆啤酒的**股东易主由嘉士伯接任。可以说,外资身影在国内啤酒行业几乎已无处不在。

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啤酒产量超过4236万千升,已连续8年保持全球**。从消费量来看,2009年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30.2升,已与**平均水平持平。中国啤酒市场的巨大容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通过合资、控股及并购等各种方式参与到国内啤酒行业中。目前,中国前**啤酒厂商中,没有外资股份的企业只有燕京和金星两家。

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表示,“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业内人士预测,受益于国家鼓励外资并购政策的出台,外资开发中国啤酒行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在重庆啤酒的控股尘埃落定之后,啤酒业**企业将开始在局部地区对小企业进行兼并。通过外资的推手,国内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品牌聚集将成为趋势,一些中小企业将不可避免被淘汰。

有人欢喜有人忧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外资就看好潜力巨大的中国啤酒市场,有60多家洋啤酒蜂拥而入进军中国啤酒市场。结果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中国啤酒地方保护色彩浓重、价格大战等一系列恶性竞争,导致多数外资啤酒企业“水土不服”退出中国。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肖德润表示,当时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啤酒业,引发了很多“狼来了”的言论,害怕中国的啤酒业垮掉。但因为外资企业不了解中国国情,虽有钱来买断啤酒企业,聘请高级管理人员经营,却不得不选择退出。到了本世纪初,外资卷土重来,但主要采用参股的方式和本土化的战略。外资的进入会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对于提升中国啤酒业的现代化管理,乃至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但也有评论人士认为,经过嘉士伯、美国AB、英博等啤酒巨头的一番“洗劫”后,目前中国啤酒业可供并购的**资产已所剩不多。外资收购中国的同类企业,其目的在于消除自己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所以当其收购以后,对原有的国内品牌不是努力经营和推广,而是不断挤压,让这些中国品牌不战而败。从表面上看,这是外资并购与国家产业安全的博弈,更深的层次是局部与全局的博弈。当前外资趋于强势而内资趋于弱势的局面正在国内形成,这实际上对中国产业安全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编辑:安小蕾)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为提高纳帕葡萄酒销量高人有高招
阅读下文 >> 绍兴黄酒低价不胜寒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2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