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今社会已经进入心灵营销时代,营销手段变成心灵为王。心灵营销顾名思义,就是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心灵而展开,以深入其心灵为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灵,抓住他们的心灵呢?我个人认为是以心攻心,以情感之,这样可以一举夺得他们的情感。
这时,我们得必须知道消费者的情感**,有什么情感,容易受到什么情感感动,这种情感**如何,引发情感的条件有什么,在什么时候打情感牌顺势而发,通过什么途径更好地传播给消费者等等,深入去把握情感资源,使其为我们所用。
下面举个实例:
汶川地震爆发之时,正是急需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关爱并回报社会的关键时期(打情感牌打在恰当的时机,能够顺势而发),当时全国人民,甚至包括一些国际人士都迫切期待企业能够担当社会责任,都怀着强烈的汶川情感(知道人们迫切的情感需求,容易受这种情感感动),而我们的王老吉在当时正好顺应了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在央视募捐晚会上顺势捐赠一亿(通过晚会上的各大媒体资源渠道而把其强烈的汶川情感传播给人们,甚至在第二日当晚通过网络方式更是渗透到各个区域),据说这一亿还是07年全一年的总利润(打情感牌的力度够足),如此的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国人更或是国际人士怎么不会被感动呢。
2.关于事件营销的个人看法:
事件营销的活动力度要够足。如果事件的活动力度不足,那么事件就会被平淡的“声音”所覆盖。如果在汶川地震时,王老吉捐赠的不是一亿而是一两千万或者几百万,如果王老吉没有“说出”捐赠的一亿是07年全一年的总利润,那么它还能吸引那么多人关注和支持吗,显然是不可能,它会被其他众多的企业的“声音”所覆盖。
其次,我认为事件营销要善于发掘网络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发挥网络优势。我们知道,网络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资源以及网络传播工具或者技术资源等而传播的。如果事件营销的事件传播可以借助其传播方式,并尽可能发掘出网络传播的可利用价值,无疑会大大地提高事件营销的效率与效果。适当时可以添加一些恶搞元素。
如王老吉在捐赠一亿之后,就在次日当晚善用了网络传播工具资源(如论坛、博客(尤其是人气极旺的那些)和使用群体**广、使用**频繁的QQ等),使其事件传播蔓延大半个网络社区,取得预期效果。
事件营销必须得学会一波刚起,一波又起的“波上叠波”的声浪“攻击”。切不可以等“波浪"势头退却才再推波,这样效果是不会明显的,而得像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的叠加声势,效果才能明显。如王老吉在5月18日捐赠一亿之后,就在次日当天紧推出一击强势“波”——“封杀王老吉”,网路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事件营销还要让“事件”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让这个“口号”尽情在网上与网下唱响起来。如王老吉在汶川地震捐赠一亿后,网络迅速出现了许多响亮的“口号”——“要捐就捐一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等,使其迅速在人们之中传播开来。 3.我们知道,企业卖给消费者的是价值,这些价值的高低程度以及作用意义的大小,极大地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观念的形成和转变。
上面我们所提到的,价值的高低以及作用意义的大小,其实是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参照系统而比较得出的结果,因此,价值是具有可比性的,价值也就称为相对的价值。
举个例子,300元对你的价值意义大不大?如果这300元是用于买楼,那么它所起到的价值作用极小,而如果这300元是你一个月的伙食费,那么它所起到的价值作用就很大。再比如,有些消费者总是喜欢货比三家,从而挑选出自己认为是**有价值性的商品。
有些企业老是说自己的产品价值高,对消费者的价值作用意义极大,而消费者却不买账,于是它们就很纳闷:这是为什么呢,是我们的广告没做好,还是消费者是愚蠢的,不识货的,更或是产品不合消费者的需求等。
显然,问题是出在于企业没有认识到价值是相对的价值,价值的高低以及作用意义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个相对是通过一定的比较而得出的。因此,企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根据一定的参照系统或者标准等,设计出一套有利于自己产品或者品牌的价值评价系统或标准,给自己和消费者使用。注:价值的高低等是由消费者认定评价的,而不是企业自己一家说了就算的。
当然,这个系统或者标准的设计,必须契合消费者的心智资源,生活行为方式以及自己产品或者品牌价值的自身特性等。
然后再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通过拿出一些“事实”以及让我们的消费者去比较体验,从而使得我们的消费者认为我们的产品或者品牌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对他们是**价值性的,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
以上仅谈这么多,欢迎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