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率高达90%,吓到不少人。
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但随着老年人口增长,养老金支付面临压力,社会统筹不足以支撑,许多地区的个人账户资金被挪用于当期支付,空账由此形成,且规模越来越大。
从长远来看,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那么,我们需要为爸妈的养老支付更多的钱吗?其实,这并没有直接联系。除此之外,空账问题有什么危害?小巴采访了几个大头,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李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关键问题在于空账规模的持续增长”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在于现有的空账规模,而在于其增长速度非常快。从2000年开始,空账每年增加1000亿元,连年递增,如今每年增加5000亿元。截止2015年年底,空账达4万亿元。
现在看来,有以下几个问题。
目前这笔账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算。
即使算清,国家能不能、有没有共识支付?
即使支付这么多资金,能否有效管理?如果实际资产的投资收益率不能跟上工资的增长速度,那么制度仍然不经济。
即使把账做实了,如果是“统账混合”,也就是本该各自独立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混合运行,责任边界不清,到**后当统筹不足以支付,还是会挪用个账,**终出现空账。所以需要“统账分离”,让社会的归社会,个人的归个人,分离以后的个人账户可用于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储蓄。
国家相关部门提及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我很赞同。随着人均寿命延长、健康状况改善,很多老年人有能力工作增加收入。这也是解决养老的途径之一。
杨建华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
“通过提高参保率和增加养老金收益来弥补空账”
国家近些年每年都在提高养老金的待遇,有些地方就需要依靠财政补贴,一旦经济状况不好,会给养老金的支付带来极大的影响。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急需面对的社会问题。
我认为以下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空账。
提高参保率。尤其是农民工参保率不到20%。工作地的变动会影响养老金的支取,所以很多人不愿参保。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甚至以税的形式来强制要求。
要提高养老金的收益。浙江省几千亿养老金在银行沉淀着,如何更好地产生经济效益,值得探讨。
目前,养老金仍然是许多人养老的主要来源。此外也可以参加商业保险。农村可以探索农民以土地入股来养老。
魏英杰 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
“空账不代表高风险,关键要设置预警红线”
空账率居高不下存在一定风险,有以下三个:
一旦进入老年社会,前一波人还在支取养老金,又多一拨人支取时,就可能存在支付上的风险;
养老金空账运作会让政府的信用面临风险;
面临抵御能力薄弱的风险。一旦出现金融问题或资金困难,就可能出现收不抵支或更严重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的养老社保等制度,都是以政府信用作为背书,所以只要经济运作顺畅,按目前的做法,并不代表一定会出现高风险。当然个别地方已经出现收不抵支问题,必须要充实个人账户。
所以,要从总体上去把握,需要设立一个安全的水平线,账户资金的充裕率需要达到一定比例。设置黄线、红线的警告标准,低于这个标准,政府一定要去充实账户。
另外,从养老问题本身来说,如果寄期望于政府全包,会让社会裹足不前,缺乏奋斗精神。政府做的仅是保基本。
冯钢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政府要解决历史欠账,民众要改变养老观念”
空账问题,国家和民众各有各的说法和理由。
从国家层面来说,历史欠账没有还,目前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用这一代缴纳的养老金去支付上一代人所需的费用。但是这种方式从逻辑上来说,需要一定的先决条件,一个是老龄化的速度不能太快,另一个是经济持续增长。目前这两个条件都遇到了麻烦。
尤其是又碰到了养老金并轨改革。养老金制度转轨的成本很高,成本需要地方财政来承担,就免不了部分地方政府会打养老金个人账户的主意。
如果真的要一步到位解决,整个国家的财政收支要调节,腾出钱来,一次性解决历史旧账问题,然后再把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分开。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人的观念和西方大不相同。在西方,孩子18岁以后,家长就管不到了,完全要靠自己。中国年轻人喜欢啃老,而中国老人也愿意被啃,太愿意把钱留给孩子,拿出养老的钱给孩子买房,自己却过得很清贫。
儿孙自有儿孙福,中国的年轻人要少依赖老人,尽早有独立意识。
大头们的回答角度各不相同,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在评论区里说说吧。小编觉得,努力工作为爸妈准备更多的养老钱总归是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