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创业学院>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竟然不是“强”和“大”?

衡量企业成功的标准竟然不是“强”和“大”?

2016-06-02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在企业的“强”与“大”之外,衡量企业还需要一个时间尺度。在一定意义上,时间是检验企业成败的唯一标准。对企业来说,一次性的卓越表现对企业的意义,远不如持续不断的业绩改进重要。做企业不是跑百米赛,而更像是马拉松。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不是“强”、“大”,而是“生存”。

   在企业的“强”与“大”之外,衡量企业还需要一个时间尺度。在一定意义上,时间是检验企业成败的**标准。对企业来说,一次性的卓越表现对企业的意义,远不如持续不断的业绩改进重要。做企业不是跑百米赛,而更像是马拉松。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不是“强”、“大”,而是“生存”。

  生存or卓越?

  许多人可能都读过彼得斯和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一书。彼得斯和沃特曼都曾是麦肯锡的管理顾问,这本书的素材也来自于他们两位主持的一个大型研究项目——探讨当时美国**的大企业成功的奥秘。当时,作者和读者都深信,这些成功的企业会长期地成功下去。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本书出版的两年后,即1984年11月5日,《商务周刊》以“谁还卓越?”为封面故事做了一篇大文章。根据《商务周刊》的调查,在两年前还拥有优秀业绩、被作者称为“卓越”的企业,其中的1/3在两年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更为糟糕的是,1995年由贝恩管理顾问公司做的一个研究显示:在1985年——1995年10年间,这些当年所谓的“卓越企业”,其市值的发展已有2/3达不到标准普尔500企业的平均水平。连彼得斯自己后来也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命运给人们**的教训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失去辉煌。

  中国的许多财经媒体也讨论过“中国企业为什么短命”这个命题。通常在大家的心目中,西方,尤其是西方的大企业都找到了长生不老的药方。但事实上,即使是进入了财富500强的企业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壳牌公司战略部的艾瑞克·德·盖斯主持做过的一项有关企业寿命的研究,结果显示:极少有企业生存超过75年。大企业的寿命仅仅是普通人寿命的一半,即不到35岁!而在20世纪70年代入选**财富500强的企业中,有1/3到1983年就从这个列表中消失,到1995年,消失的比例更达到60%!

  我曾在前文提到过,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未来之星”的深圳雅都图形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李毅博士。他就“拒”不承认自己和自己的企业已经成功,而强调自己的企业“仅仅是生存了下来”,他的经营体会仅仅是一个“生存之道”。

  这同小天鹅的朱德坤先生所信奉的“末日管理”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他们都不相信过往的成绩,不相信已经占有的市场地位,不相信已经积累下来的资产。他们**相信的是未来之路还会崎岖不平,必须“如履薄冰”地面对未来。

  就像IBM的总裁郭士纳所说的那样:“长期的成功只有在我们时时心怀恐惧时才成为可能。不要骄傲地回首让我们取得过往成功的战略,而是要明察什么将导致我们未来的没落。这样我们才能集中精力应对未来的挑战,让我们保持虚心、求知的渴望及足够的灵活。”

  剩者为王

  我们通常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企业的规模,以为企业只要大了,就是成功的。因此许多企业摩拳擦掌,想方设法扩大规模、加速发展,以图尽早成为**上**的500家企业之一。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企业创造了我们可以称之为“三年奇迹”的业绩:在极短的时间里,以极快的速度,使企业的产值、覆盖区域、市场占有率**膨胀起来。但通常可以预测的是,这样**膨胀的企业又会以同样快的速度回到起点,大起之后必有大落。

  相对于只追求“企业规模”,更进步的标准是追求企业的“强”。在过去的有关中国企业如何应付WTO挑战的讨论中,有许多人论及。“强”意味着注重企业的赢利能力,注重企业的市场地位,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而不仅仅是企业的规模和大小。

  但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后检验标尺度是:企业能否生存下来,并且能长久生存下来。就像自然界的成功标度是一个物种的延续一样,在企业的“强”与“大”之外,衡量企业还需要一个时间尺度。在一定意义上,时间是检验企业成败的**标准。对企业来说,一次性的卓越表现对企业的意义,远不如持续不断的业绩改进重要。三年奇迹很容易打造;三十年不间断地发展壮大却很难,但也更伟大。

  做企业不是跑百米赛,而更像是马拉松。衡量企业成败的标准不是“强”、“大”,而是“生存”。

相关阅读:

衡量 企业成功 标准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
阅读下文 >> 千万别把好的创新方案拖过了“保鲜期”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84366.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