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服饰资讯>利郎等服装业关店潮继续 发展副牌、童装成热门选择

利郎等服装业关店潮继续 发展副牌、童装成热门选择

2015-08-20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目前已经发布半年报的服企数据显示,今年服装业的关店潮虽然仍在继续,但是已经有所缩窄。服装企业近年来一直在寻求新的增长

     目前已经发布半年报的服企数据显示,今年服装业的关店潮虽然仍在继续,但是已经有所缩窄。服装企业近年来一直在寻求新的增长点,不断试错。发展副业、童装、副牌成为热门选择。来自北商研究院的分析认为,关店潮今后仍将继续,虽有企业将转型成功,也会有部分老牌服企在转型中迷失,**终消失。

   男装品牌利郎日前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财报,主品牌LILANZ零售店数量减少15家。关店同样也发生在其他服装品牌上,佐丹奴在内地净关闭37家自营店;安踏关闭了282家安踏店;361°的230家门店被关闭。仅仅这4个品牌在半年内关店的数量就已经达到564家。

    在优他国际时尚品牌投资公司总裁杨大筠看来,关店今后还会持续,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有一部分企业在这个市场中确实挺不下去了,没有办法转型和满足新消费群体、市场的需要。它们会持续关店,并且有一部分企业会退出市场。”

    服企关店潮早已开始。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至2014年以来,安踏、匹克、中国动向、361°、特步等运动品牌累计关闭门店数量超过6000家。2014年,美特斯邦威在京**旗舰店王府井店在开业四年后撤店,标志着国产潮流服装开始缩窄一线城市布局。同年,利郎主品牌LILANZ零售店数量净减少158家,佐丹奴全年关店190家,艾格上半年关店88家,九牧王上半年关店73家。国产服装品牌关店在今年继续加剧。

    大势所趋

    服装企业受电商冲击,再加之租金的增长,使得关闭业绩不好的店面成为了及时止损的选择。服装在电商平台已成为**炙手可热的品类,同时挤压着实体门店空间。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达2.8万亿元,其中服装成为**大品类,超过6100亿元,同比增长41.5%。同时,租金上涨也成为服装企业不能承受之痛。世邦魏理仕在2014年三季度发布的报告指出,上海首层商铺平均租金报价环比上涨0.3%达每天每平方米70.3元。也就是说,一间500平方米的店铺一天会增加35150元的租金支出,一个月的租金将会上涨百万元。这对于销售不佳的店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关掉不盈利的店面会明显降低商品库存、人工成本以及投资回报率,部分企业把精力放在自己能够经营好、有效率的店铺上。

    “市场环境不乐观”也是服装企业在财报中**常提到的关键词。利郎2015年上半年财报提到,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上半年同比只增长1.1%,零售额实现增长的企业仅有20家,与去年持平。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增速较慢。

    经济低迷时期带来的直接反应是市场必须压制规模,降低产能。杨大筠认为,除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互联网对传统行业产生冲击外,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也是造成关店潮的主要原因。2000年到2012年之间是中国服装企业发展的高潮期。此后主流消费群体不断老化,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正在**崛起。这给传统品牌带来的困惑是,原来满足市场消费者需求的方法——简单的设计或者一般的品质已远远不够。在未来,从发展品牌将变为发展生活方式,涵盖如韩寒、《来自星星的你》的流行文化符号现象。

    转型抉择

    服装企业在寻求新的盈利点。除了发展线上渠道这个必然的选择外,也有企业选择发展副业、副牌。

    利郎的选择是发展副牌,相对主品牌定位于成熟消费群体,副牌定位年轻人。2013年业绩首次下滑后利郎开始调整副牌L2的产品策略,并降低20%产品单价,扩展L2的店面数量、关闭收益欠佳的主品牌LILANZ店面。不过,L2销售额占比从2012年至今仅仅上升了2.5%。

    杨大筠认为,传统服装品牌与其发展新品牌,扩展“80后”、“90后”群体,不如稳固多年来积累的六七十年代消费人群。这类人群是中国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时的产物,占比庞大,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们更愿意去百货公司体验、试服装,把购物当做一种休闲。随着他们年纪增长,会更加追求品质、质量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杉杉、雅戈尔为代表的传统服装品牌则放弃了在服装业的挣扎,选择发展副业,甚至副业创收超过服装主业。杉杉201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锂电池材料已经成为营业利润**高的业务,且集团还将利用锂电池材料的产业优势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安踏选择大幅关闭安踏品牌店,开设儿童体育用品系列店。上半年关闭了282家安踏店,新增106家儿童体育用品系列店。美邦、森马也都发力童装市场。

 

    但是,童装可能会成为受互联网冲击**为明显的品类。数据显示,中国婴童数量是全****多的,大概2-3亿,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的童装企业现在没有做得特大的,现在**的就是balabala,可能营业额已经超过了40亿-50亿元。其他的企业一般都在20亿元内徘徊。”杨大筠说,但是生育高峰人群是“80后”、“90后”。这类人群更倾向于网购。“90后”的父母特意为孩子去商场挑选商品的兴趣不是特别浓厚。

相关阅读:

服装业 关店潮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油价重挫4.3% 再创六年多新低
阅读下文 >> 工行网银服务被指存漏洞:快捷支付风控不到位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8182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