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服饰资讯>服装产业升级 “机器换人”正当时

服装产业升级 “机器换人”正当时

2015-04-20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上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被视为结婚三大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的三大件早已不再稀奇,缝纫机也慢慢淡出了

  上世纪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被视为结婚“三大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的“三大件”早已不再稀奇,缝纫机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服装厂里,工业缝纫机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机器。

  “近几年,服装市场行情不好,作为服装产业链上的产业,缝纫机市场也并不乐观。”武汉东屹缝纫设备销售总监岳洪祥在缝纫设备市场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他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虽然自己的公司效益还不错,但和以前相比,整个行业市场还是差了不少。

  多位经销商表示,目前服装厂购买缝纫设备,基本都是为了更新,而不是扩产,大多服装厂都在缩减规模。工业缝纫机市场趋于饱和,行业的恶性竞争让缝纫制造企业叫苦不迭。

  A

  行业恶性竞争

  岳洪祥介绍,缝纫机设备有多种,有平头锁眼机、包缝机、平缝机、双针机等,其他的制衣设备还有剖缝机、曲折缝、对丝车、花样车、裁床等,很多制衣设备公司都有所涉猎,机器从800元到上万元的都有。

  目前,缝纫机行业市场中出现的低价竞争和“应收款”等问题已经严重地困扰着制造企业和经销商,阻碍了缝制机械行业的有序发展。

  正是因为市场并没有摆在消费者面前,价格不透明,行业秩序较为混乱,导致了准备开小型服装加工厂的董老板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董老板介绍,自己学设计专业,在汉口开了一家服装店,货源在广东,“每次过去看版、拿货都比较累,由于生意越做越好,就想招几名工人帮忙制衣,一来可以帮忙加工,二来也可以自己打版做设计。”

  而厂房租价贵,缝纫设备价格不好把控,董老板向同行表明自己要去购置缝纫设备后,就有几家设备厂家找过来推销产品,“他们有的说一台缝纫设备2000元,有的说4000元,国内国外还有品牌区别,如果按照**配备,加上平缝机、双针机、砸扣机、熨烫台、开兜机、电剪刀等,1组工人(10人)就得要20多万元。”董老板认为,差价太多,机器又不像服装是看得见的布料、版型差别的。在自己对市场了解透彻之前,董老板决定暂缓开厂。

  一些经销商往往为了追求销量,有意无意地以低价、欠款等方式进行恶性竞争。武汉某服装公司采购经理刘女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由于自己所在的公司上世纪90年代就已成立,缝纫设备换了三套,她透露:“这一行做久了,和很多的缝纫机经销商都比较熟,由于采购量比较大,经销商为了让我们买他们的设备,在我们购买设备之前会塞些红包,或者说先试用。”

  业内人士透露,在某整机经销商已经与某家服装企业达成设备供求协议的情况下,如另一整机经销商得知信息,会附加更为“优惠”条件,甚至不惜压榨自身的利益空间以“零首付”为条件抢夺客户资源。

  应收款’的现象非常普遍”,武汉缝制机械商会会长、武汉远久缝纫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博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传统模式是,比如买100万元的设备,先收30%的预付款,货到收40%,余款可能半年才会回款。

  另外,以缝纫机的销售为例,若订单交易量超200台,有些缝机制造企业会选择跳过当地经销商,而直接与服装企业进行联系、接洽,其理由是要对大客户给予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支持,从而采取了“直销”。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省去企业应给经销商的利润,但造成了局部地区产品价格混乱。

  B

  设备需求减少

  “这一行水太深”,某缝纫设备销售经理说,如何争取到顾客,他并不愿意透露,但这个行业却有难以说出的苦。

  据了解,目前武汉服装产业结构明显,70%生产时装,20%主营加工,剩余10%则为男装和针织类服装,但大部分服装企业的营业额都出现了萎缩。

  湖北省服装商会副秘书长周进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市场是一块蛋糕,虽然目前服装行业并没有什么起色,但由于企业进入的门槛低,还是有不少服装企业竞争,许多服装企业现在已经满足于“够吃”的状态,不会积极地去更新换代。这也造成了缝纫设备行业需求减少的现象。

  周文博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武汉市目前有100多家缝纫设备企业,而2013年,有报道表示武汉地区有300多家缝纫机销售商和生产企业,2010年还曾创下7个月销售7个亿的纪录,行业下行不言而喻。

  在长江商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位经销商表示,目前服装厂购买设备基本都是为了更新,而扩产的基本没有,大多数服装厂都在缩减规模。

  C

  产品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除了需求量提升不甚明显之外,对于设备的科技含量和利用率也反复被经销商挂在嘴边。

  周文博也坦言,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明显,“由于人工等一系列成本上升得非常厉害,机电一体化产品成为市场主导产品,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现在纯机械式的圆头锁眼机和离合式的平缝机基本卖不出去。”但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也面临价格越来越低的困境。

  “虽然服装市场需求没有以前旺盛,但是却有一部分劳动力转移补足了市场需求。”周文博认为,在**近一两年,出现了沿海地区的制造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迹象,这跟国际上的产业转移属一脉相承,“因此市场并没有萎靡得那么厉害,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

  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劳动能力充裕,是驱使服装生产企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理由,也带动了服装上下游行业在中西部地区的“扎根发芽”,再加上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四川成都等地本就有成规模的服装生产企业和服装批发市场,更使得中西部的发展众所瞩目。

  岳洪祥也认为,虽然说整个服装产业链行情没有以前好,但是单看自己的公司,还正在发展,销量也还不错。

  D

  专业销售人员难招聘

  与周文博交谈的过程中,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他对于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始终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对于应收账款问题,周文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公司现在建立了大数据库,将每个客户都列入,通过分析客户的信用,采取金融加营销的方式,让客户融资租赁,共创双赢”,周文博的方式类似于银行贷款,发货只收10%的保证金,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可分期付款,而且利率并不高,“今年希望利润能够达到50%”。

  除了应收账款问题之外,周文博还在寻找另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即专业销售人才或高级职业经理人的欠缺。“服装行业虽然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招聘如会计、司机这类通用型的人员很容易,但是想要招聘专业的销售人员却非常困难。”周文博说。

  周文博提出了一个针对专业销售人员培训的设想:招聘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和销售技巧的简单培训,然后上岗。

  那么,在短时间内要培训哪些内容,怎么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在新进业务人员的培训,大多是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周文博表示:“我觉得应该有一个**的方法可以提高,但目前我们并没有这个能力,很难有一个综合性的东西,把一些销售技能、设备基础、服装生产流程、突发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等备用的资料全部集中到一起,出版一套教材,依葫芦画瓢很快就能适应工作。”

  目前,周文博公司的业务人员与售后服务人员的比例已经是1:1,周文博说,要大量扶持有能力的销售人员,从而达到销售目的。

  说起目前面临的问题,周文博回答,不论是应收账款的问题,还是缺少业务人才,他都在想办法,不管是自己想对策还是求助有关机构,都希望全行业群策群力共同来解决现有问题。他说:“我始终认为,企业负责人要善于发现新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就算把资金和人员培训的问题解决了,可能又会遇到新的问题。我是在这个行业里越做越有信心,因为在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感到了乐趣。”

  E

  “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创新是每个企业的生存秘诀”,周文博认为,现在机器换人已经成了大趋势。

  “劳动力成本增加,80后、90后作为主力军不愿意下工厂,许多沿海服装企业外迁东南亚。‘机器换人’也成为了目前的趋势。”湖北众高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飞煌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目前,该公司已在省内销售了200多台自动化设备,“一条流水线只需要5个人操作,多台机器同时运行,比以前20个人的产能还大。”

  精伦电子全资子公司上海鲍麦克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鲍麦克斯”)总裁秦仓法成天都在琢磨缝纫机。他说,过去沿海制衣厂里,驱动缝纫机的都是很笨重的离合器马达,体积大又耗电,极少数伺服电控设备全是从日本等地进口,一套设备4000多元,整机1万多元。“中国是纺织和服装制造大国,如果改变生产工具,就能改变整个产业。”嗅到商机的精伦电子,与出身斯坦福、福特电机的几个海归一拍即合,组建鲍麦克斯,专门研发制造缝纫机“大脑”。

  研发和市场团队很快奔赴东南亚。他们发现,设备的搬迁远没有想象中容易。在潮湿闷热的热带地区,电控设备容易受损,只要电压不稳、突然停电或受潮,主板就会受到冲击,许多海外设备此前已纷纷折戟。

  回来后,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地区的各种状况,对机器进行反复改良,**终打造出一套皮实耐用的电控“金刚”,省电高达70%以上,在东南亚大受欢迎。今年,鲍麦克斯的设备出口预计将达销售总量的50%。除东南亚外,还远销德国、俄罗斯、土耳其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我国制衣设备的崛起,越南承接了大量来自中国转移的订单,越南的服装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的**介绍,目前,越南拥有6000多家服装企业,其中65%集中在越南的南部,10%在中部,25%在北部。每年的产值在200亿美元左右。

  由于越南本国的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市场缺口较大,为了能够生产出适合西方国家市场需求的产品,越南服装业必须进行设备升级,且越南90%的机械设备需从国外进口,加上越南对进口缝制设备征收的关税较其他东南亚国家低,因此越南缝纫机市场潜力巨大,这正是中国纺织缝制机械产品进入越南市场的良机。

  工人正在缝纫车间进行服装加工。服装行业的低迷使缝制设备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相关阅读:

服装市场 缝纫机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4月20日起煤电上网电价下调 对火电拖累有限
阅读下文 >> 初创公司应学习比尔·盖茨的“抠门”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8095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