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机制“杂交”催生“种子选手”

机制“杂交”催生“种子选手”

2013-07-12 来源: 中国农业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好消息从5000公里外传来,京麦7号在巴基斯坦得以推广,并使当地收成提高1/3以上。北京的小麦专家赵昌平兴奋不已:这是世界上

  好消息从5000公里外传来,“京麦7号”在巴基斯坦得以推广,并使当地收成提高1/3以上。北京的小麦**赵昌平兴奋不已:这是**上**个大面积推广、实现商业化的杂交小麦品种,同时也是北京探索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种业体系的可喜成果。

  面临家门口的国际竞争,种业崛起靠企业

  与“京麦7号”同属“北京制造”的,还有“京科968”玉米,在多个区域的生产试验中位列**,并大面积示范。“京科”系列玉米去年向全国推广1.5亿亩,成为能跟进口良种抗衡的中国玉米种子。

  近两年,一批高端籽种从北京走向全国:“京葫36号”西葫芦、耐抽薹娃娃菜、“京春黄”白菜、“华欣”西瓜,北京的大白菜、西瓜、糯玉米品种推广面积位居全国首位;“京红”“京粉”系列蛋鸡作为全国**的自主创新品种,占了全国一半的市场,种鸡规模居亚洲**。

  北京在良种创制上异军突起,得益于“企业为主体”的科研体制改革方向。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后,我国种业步入市场化阶段,企业逐步成为种业发展的主体。市场年交易额约500亿元,潜在市场约900亿元以上,用种量****,市值**第二。但与此同时,由于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一方面院所和大学构成的重要科研力量和技术成果推广不出去,另一方面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成为制约我国种业发展的瓶颈。

  农业部种子局副局长廖西元道出了中国种业的焦虑:“你能举出几位国外**的育种**吗?你不会不知道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公司吧?”

  廖西元的意思是:种业崛起要靠企业。2010年前,中国20家种子企业销售总额不及一家美国孟山都公司。与跨国巨头相比,中国种业研发和生产销售联系不紧密;品种选育、种子繁殖和销售推广三大环节尚未“无缝对接”。

  “‘中国种业看北京’并不为过,中国种业综合实力前十强的企业有一半在北京,有完整研发体系的种业企业有近70%在北京。”北京金色农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绍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北京种业的生产和销售在外地,那么其发展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政策优势和科研水平。”中国种子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但同时,北京种业企业认为,它们面临激烈的“家门口的国际竞争”,因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均集中在北京。

  如何利用优势,将种业发展成为北京的优势产业,培育出足以与跨国公司抗衡的种业企业?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勇担重任,积极探索新型种业发展体系,他们集中要素,科学布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致力于推动种业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正在成为种业企业的孵化器。

  多种形式“杂交”,“育繁推一体化”

  成功例子之一,是中国种子集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资成立的中种杂交小麦种业公司。中国种子集团出资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出成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小麦中心科研人员出技术,三方合股,企业为主体,旨在推动“育繁推一体化”。

  与以往科企合作不同,这次科研人员直接进入新成立的种子企业开展育种,原单位身份和待遇不变,育成品种归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所有,根据股权分红。

  中国种子集团总经理助理郭紫墨告诉记者,种子企业成立后,发现了一批大面积应用的优异不育系BS系列、C49S系列及新型不育系BNS和F型等;创制出增产20%的杂交小麦新组合50余份,审定品种9个,累计示范面积200多万亩,涉及11个省市;构建了较完善的杂交种子生产体系,规模制种亩产约500斤;新品种在全国应用示范推广,推广速度是以前的3倍。

  赵昌平解析了杂交小麦良种推广成功的道理:“科研院所没有那么大精力去搞推广,而种业公司的科研力量相对薄弱,这一合作是机制上的‘杂交’,达到利益共享的目的。”

  “京科968”玉米种子的顺利推广,也受益于“企业为主体”的玉米新品种开发联合体。

  “大面积制种是产业化的**环节。”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主任赵久然说,“北京市科委大力倡导并推动的玉米联合体让参与单位优势互补,一年就实现了60万亩到600万亩的跨越式发展。”

  “制种方面我们有过硬技术,但组织大面积生产不是我们的优势。”赵久然说,“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将新品种推向生产,实现更大社会效益,但光靠科研单位自身能力肯定实现不了。”

  初步选中的杂交组合需要很多实验,可以交给联合体里的公司,企业看好后,就可提前产业化,让新的良种源源不断。

  “以前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单一、零散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胜利告诉记者,北京打造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平台,从新品种的研发到推广,打通了各个环节。

  “以前国外公司在耐储藏的番茄、甜椒和早春萝卜等高端品种上抢占国内市场。现在随着本土蔬菜良种企业的壮大,很多高端菜种已经实现自研自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主任许勇说。

  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的建设,一个是让企业聚集,一个是探索让科研院所促进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蔬菜品种,如“京葫36号”等一批新品种已打破国外垄断。产学研合作的商业化模式,让具备育种资源的上游单位和有品种需求的下游企业,组成联盟,促进种子落地发芽。

  企业的呼声: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目前,北京新型种业发展体系正加快构筑,从“良种创制、成果托管、技术交易、良种产业化”四大环节进行改革创新,众多民营科研机构陆续加入。大北农集团、中种集团、奥瑞金种业、德农种业等大中型种子企业也投入巨资,与北京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品种选育。

  “政府在帮助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和提供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上尽职尽责,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应对市场,才能真正成为主体。”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占勇说,“在应用基础性研究方面,德农种业同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玉米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科研单位做上游的基础研究,公司做下游的育种转育和商业化开发;在常规育种方面,携手8家玉米种子骨干企业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在北京组建中玉科企联合种业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新组合的联合测试等工作,并携手9家企业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共同签署玉米育种创新战略合作计划,从国外引进大量**玉米种质资源。”

  北京良种创制的**成绩,受到科技部、北京市领导的重视和好评。2012年北京市科委立项的所有种业项目,都已放在北京农科城种业成果托管平台上进行托管,加速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

  即将于2014年首次在中国召开的**种子大会,将提供北京乃至中国种业走向**的契机。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关注联储会议纪要 油价仍存上行空间
阅读下文 >> 国土部: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剑指土地闲置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7548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