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却在近期突然升温。财政部日前把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扩大至6个省市,毫无疑问,此举有助于提高地方经济活力。与此同时,对业已形成的庞大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部开始收紧闸门,对地方融资平台的家底进行摸底核查。在对地方债一放和一收之间,可以看出政府正着手解决困扰地方发债难和债务量大的问题。
试点扩大有益于
地方举债融资机制规范化
地方政府适度举债,利于促进地方基础建设,这为国际所公认,然而一些地方没有把握“适度”二字,使得地方债务的盲目无序扩张成为中国经济金融一个重要的风险点,受到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对财政数据的一再遮掩,也正在加重各界对其还债能力的担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显示,全国285个地级市政府和4个直辖市财政透明度极低,均未达到“及格线”。
“正是地方政府对债务细节迟迟不愿公布的态度,使得地方债问题丛生,不仅使得内部管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监督解决,也让外界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担忧愈发强烈,甚至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不能靠堵,只能靠疏导。地方自行发债是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有益探索,只有债务更加透明,地方财政风险才更容易防范,未来自行发债试点应该会向经济发展水平好、财政收入高和政府信誉有保证的地区拓展,具体会到什么程度,财政部应该会有一些具体安排。
向“土地财政”开刀
信用评级制度待建立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讲,尽管土地财政还是在延续,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土地拆迁成本上升,以及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打压,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来源面临很大的风险。发行地方债以及地方自行发债试点,都是在向传统的‘土地财政’开刀,试图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做到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合理均衡。”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赵锡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如果地方政府在风险控制预警方面能增加提高透明度,自行发债的积极效果会更好。
江苏省财税系统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江苏省将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和本省财政厅网站等渠道,及时披露江苏省经济运行和财政收支状况等指标。
记者观察财政部公布的《2013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除试点范围扩大外,还有一个亮点在于提出试点省市逐步推进建立信用评级制度。“由于地方政府债券要真正发展,必须脱离财政部,自行还本付息,而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一旦消失,地方政府债券就需要一套评价机制来进行信用差别定价。”某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分析师表示,信用评级制度的逐步建立将提高发债政府的信息透明度,会提升投资者的信心,实现良性循环。透明度越低,越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降低风险
需从源头控制盲目投资
从目前的情况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省份将会加入到自主发行地方债的行列当中,那么如何保证债务的安全发行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对此,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此前透露,财政部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先以审计署统计的约11万亿元债务为基础,区分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并分析风险,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与此同时,楼继伟强调,下一步会研究完善制度,会给地方政府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认为,如果想真正落实减税政策,想**改变地方财政“寅吃卯粮”,打破土地财政,就必须要尽快启动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分配格局,适当向地方政府倾斜分配,让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降低地方政府债风险,首先是要从源头改变地方发展中经常存在的唯GDP倾向,控制地方政府盲目投资行为产生的借债行为,加强科学规划;其次,应严格发债主体资格审查,规范发债程序,加强政府债务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将表外业务全部纳入表内管理,严格禁止进一步的表外融资活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部主任赵全厚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