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转融券业务:新游戏、新规则、新挑战

转融券业务:新游戏、新规则、新挑战

2013-03-20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转融券业务的开放并不具有扭转市场走势的强大威力。投资者应具有前瞻性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在一个竞争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转融券业务的开放并不具有扭转市场走势的强大威力。投资者应具有前瞻性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在一个竞争格局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全新市场中生存和获利

  

  近日,转融券业务已经正式推出,这标志着我国**市场机制进一步成熟。市场对转融券业务探讨纷纷,A股会否因卖空机制的放开而受到冲击是当下市场**为关心的事情。笔者认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转融券业务的开放并不具有扭转市场走势的强大威力。投资者应当更具前瞻性地去看待这一问题,并思考如何在一个竞争格局即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全新市场中生存和获利。

 

  转融券业务的出现使得整个市场的融券资源得到了整合,大大提高了融券卖空的可行性和潜在的交易量,从而使得A股的卖空机制不再只是空中楼阁,甚至可以说转融券的出现将引发融券业务从量变走向质变,这也是作为全球排名前三位的中国证券市场必备的组成部分。笔者相信转融券制度的开放只是A股市场机制改革中的一步,未来会有更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出台,逐渐成型的双边市场对参与其中各个环节的不同角色都是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首先,监管当局需要改变监管理念,加快反应速度,既要加大对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也要增强对操纵市场的打击力度,从而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公平利益。根据国外市场的经验,合理监管下的卖空有利于保障市场长期的价值发现功能,但是如果监管层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反应速度不足甚或不作为,那么本身就带有杠杆的卖空行为往往会造成更大的损害和波动,反而破坏了合理的估值体系。美国绿光资本的基金经理埃因霍恩在《一路骗到底》一书中描述了他在做空联合资本公司的过程中因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失职行为而遭受损失。如果我国的监管机构不能吸取这些经验教训,那么市场便会如埃因霍恩所说的,“从短期看来,善人可能会被拖进泥沼,恶人可能会卷走无数金钱而逍遥法外。但是,在长时间里,善人还是可能被拖进泥沼,恶人还是可能卷走无数金钱而逍遥法外。”这显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其次,转融券业务对券商经纪业务的刺激是可以预见的,在享受经纪业务增长的同时,券商需要积极主动地做出变革。融券走向成熟并被市场广泛认可和应用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券商作为转融券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避免因融券造成的风险敞口过大,影响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以及客户资金安全。另外,在双边市场中投资者完全可以利用卖空获利,券商的研究部门也应当改变过去一路唱多不回头的作风,客观合理地评估公司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

 

  **后,机构投资者应当借此机会改变投资理念,提升投研水平,打造更**和科学的投资体系。长期以来国内的单边市场或多或少地造成了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的趋同和投资标的的集中,医药、白酒等行业的**长期被系统性高估便是这种趋同思维的结果之一。在趋同思维的影响下,**的价格波动会被机构投资者集中的相同交易而剧增,从而加大了整个市场的风险,往往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转融券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是全面的,其一是机构投资者有了全新的投资方式,即利用扩容后的融券平台以更低的机会成本融入**,或做空、或套利,不同风格的投资策略均得到了施展本领的舞台,有利于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其二是强化了机构投资者风险管理的手段,卖空进行套保、平衡各个不同风险敞口的头寸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融券业务的主要舞台,成熟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市场无疑是非常有利的;其三是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转融券平台将持有的**融出,在获取利息的同时也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其四是双边市场的门槛会显著升高,机构投资者的地位也会随之进一步提高。

 

  转融券业务的出现对我国**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因为引入卖空机制而一蹶不振,A股市场作为市值全球第三的重要市场需要引进这一基础机制来平衡发展,而所有的参与者也需要做好万全准备来迎接这一变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7%增速利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
阅读下文 >> 金融创新是中国崛起的核心力量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7159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