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有消息传出,百佳超市正佳店将转型为高端超市,营业面积也将缩减一半。而正佳广场也向记者透露,有计划将剩余的空置面积收归自用,重新对外招商。与之类似,近期,家乐福也宣布将改变超大型超市的营销模式,争取创建新的超市模式,并对一些超大型超市实施“瘦身”。
在租金、人工成本上涨,电商冲击,零供矛盾纷扰下,超市的大店模式正饱受煎熬。广州的超市为了求生存一方面试水精品超市寻求多元化转型;另一方面则开始集体“瘦身”,纷纷向中小型精品超市转型。超市的集体瘦身走精品路线,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变相涨价,不得不消费高端产品。
精品超市成“新宠”
近两年,广州的超市吹起了向精品超市过渡之风。大部分老百姓一听到以英文名字命名的超市,脑海中浮现的是“高端、特别贵”的印象。当初中华广场的TASTE超市开业之初的被频频曝出的天价苹果、天价牛肉等等着实让广州市民的小心脏跟着沸腾了一把,随后太古汇Olè超市开业、珠江新城太阳新天地美思佰乐开业,渐渐市民对其中售卖的万元拉菲、千元牛肉、百元矿泉水已经感到不再咋舌,在越来越多开业的“精品超市”中,这类贵价高端商品已随处可见。
对于精品超市,目前好像也难以一个准确的定义,不过都有一些共性,比如精致的装修、舒适的购物环境;以进口食品为主,很多都是普通超市购买不到的;更多特色的附加服务,满足高端人士的需求。对市区超市向“精品化”趋势发展,不少业内人士都表态:精品超市的出现其实是为了满足一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小、专、精的超市将会是趋势。
Igo记者走访了在市内几家有代表性精品超市,感受到在精品超市里,直入眼帘**的特色就是会看到大量的进口食材、罐头、酱料以及新奇**的生活用品,精**摆设,很容易让人感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是不是太糙了些!”由此产生一种想拥有新生活方式的冲动。
广州这几年超市精品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目前市面上的超市,不管是吉之岛,或是华润万家、百佳等,都在推出以精品食品为主打的“精品超市”新业态。Igo记者看到,精品超市经营的类别还是以食品和生鲜为主,但食品的档次和购物环境的档次都往精品化提升。
家住汇景新城的王女士是一位精品超市的忠实粉丝,作为全职太太的她,每日的必修课就是到各个精品超市为家人选购食材,用她的话说:“**看重的是精品超市里食材的品质和健康”。她告诉igo记者,“比如这种澳大利亚来的牛肉,价格虽不菲,但是时常断货。国内几乎很难看到这种牛肉,不需要再加嫩肉粉之类的,直接煎一煎,肥而不腻,口感嫩滑。”
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
当然了,记者从商家处了解到,贵价牛肉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牛在30个月生长期内吃的都是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还要听音乐散步……吃这样的牛肉当然少了瘦肉精之忧,可是,试问一下,多少人能天天消费得起呢?
Igo记者了解到,不少消费者来到精品超市的心态,都是以“逛”为主,并不准备掏钱购买,不仅广州,其他城市的高端超市生意也不算兴隆,去年底,各城市还出现了不少“高端超市”悄悄撤架,或面临停业的现象。即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高端超市也面临着华丽登场后无人捧场的尴尬,此外昂贵的装修费用、高额的租金都让高端超市在夹缝中求生困难,某**超市集团去年在上海发展高端超市就接连遭遇失败,连续关闭了数家店面。
对于超市走精品高端路线的趋势,不少普通市民担忧,“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在这里消费,如果突然改为高端的定位,不仅商品选择少了,而且价格也相应提高,支出也会相应增多,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高端不下去出现转型
据某超市资深从业人员透露,目前同质化经营的大背景下,普通超市微利化竞争导致商家纷纷试水高端超市,因为,高端超市能获得高出普通超市一倍甚至更多的毛利率。
也的确因为消费者收入差距拉开,导致其消费差距也会拉开,一些高端消费人群不喜欢普通大卖场密集的客流,同时又对国外进口商品感兴趣,高端超市则满足了这类消费者的需求。但是,高端超市必须要有准确的消费人群定位和商圈定位。业内人士分析,在高端超市尚没有被消费者认识的情况下,贸然在黄金城道某大厦的地下层开张,没有考虑商圈的全面状况以及真正的购买力,匆匆忙忙开业等来的只有亏损。
据业内人士透露,高端超市的进口商品主要是自营,渠道商从代理商手中买断商品,全面负责购、销、存环节,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所以高端超市的经营成本也要比普通超市高出一倍。再加上昂贵的租金以及现金采购,损耗很大,而且前期开店投入是一般超市的3至5倍,有限的消费群体和高毛利难以支撑其运营,大部分目前都很难盈利。
在不盈利的状态下,许多等不及的高端超市的转型由此开始。比如,细心的消费者不难发现,广州的TASTE正在悄悄“自降身份”,包括太古汇的Olè超市也缩减了进口商品比例,出现了许多平民产品。由于缺少具有相应持续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支持,广州的高端超市适当调整价格和产品是情理之中。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