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中国的舌尖需要一次“化学反应”

中国的舌尖需要一次“化学反应”

2012-12-26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从曾经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到年初的皮鞋奶、毒胶囊,食品安全问题一发再发,却又似乎总是在反思与追问中蔓延不止。几天来,有报道

从曾经的“三聚氰胺”、“瘦肉精”到年初的“皮鞋奶”、“毒胶囊”,食品安全问题一发再发,却又似乎总是在反思与追问中蔓延不止。几天来,有报道显示,“45天鸡”从山西跑到了山东,又从山东跑到了上海,“塑化剂”从酒里跳进了酱油里,从权贵的餐桌上跳进了平民的厨房里。

 

  梳理食品监管的链条,面对人们挑剔的食欲,大家**想问的是: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正如每个人都不能不吃食品,我们谁都不能摆脱掉食品安全失控带来的阴影。脆弱的食品安全背后是脆弱的食品生态,也是我们异化的价值观念。

 

  剖析我国面临的食品生态,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这样的声音:“问题食品”不能容忍,“食品**”、“食品出口”不能采取“双重标准”,“食品监管”应该融合“多头管理”等。解构我们异化的价值观念,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这样的建议:“食品生产”应该强化“道德管理”、“食品品评”应该超越“色泽香味”、“食品消费”应该摒弃“速成心态”。

 

  理性的声音司空见惯,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拿塑化剂风波来说,自去年**塑化剂风波之后,塑化剂被卫生部列入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并成为监管重点,如今“茅台”与“酱油”也依次“中箭”。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一个共性是,几乎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会涉及食品添加剂、药物残留等化学问题。由此可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并非无处下手,它需要的是一次**的“化学反应”。

 

  首先,食品监管要从源头上“反腐防毒”。滴水思源,原料安全是治理食品问题的源头,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需要明晰监管权责,增加问责力度。其次,食品生产要增加公开透明度。透明是**的食药准字,食品标签等不能沦为公众看不懂的黑匣子,广告宣传不能沦为华而不实涂脂抹粉的赞歌;放宽舆论监督,让食品添加剂在阳光下使用,才能遏制安检流于形式等腐败交易。再次,食品消费要回归理性。公众选择食品不能只看包装、色泽与**度,要学会科学地选择食材,用“养生”的生活方式呵护我们自己的胃。

 

  决定吃什么与怎么吃的是我们的胃口,决定做什么与怎么做的是企业的良心。谈吃论食,舌尖上的中国有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而现代中国的食品企业真正走出去还要做很多工作。药物残留绿色污染与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事关生态文明更关乎公众生命,美丽中国不可忽视脆弱的食品生态。让“化学”科学地发生“反应”是管理智慧,更能透视食品监管者的决心与食品生产者的良心。

来源:东方今报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禁酒令”无需对酒企投鼠忌器
阅读下文 >> “双节”临近 发改委发文严查哄抬价格行为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5987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