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也许是占有能源和资源的优势,也许是人力成本的低廉,许多行业的新投资者赚了钱、发了财。现在,这些以往的优势正在消失。未来呢?你有良好的技术创新能力吗?你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吗?你有整合各种资源精细管理的能力吗?也许你还有不少差距,但只要在技术、销售、管理三个方面有一方面超越同行,你也许就能生存下去,如果三个方面你都有优势,那你不仅仅能够生存下去,而且还会很好发展甚至有机会赶上和超越国际**企业。
“技术、销售、管理三个方面其中技术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才是优势,这种技术是区别于同行的独特能力,是可以满足用户需要的,是一个企业长期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积累的结果。”自主创新的关键是获得自主的知识产权,要紧跟****企业的技术发展,坚持自主创新,采取独立、合作和集成的方式,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通过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渐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全面提升行业的竞争能力。磨料磨具行业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有一些不知创新的企业。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稳中有进”的轨道上持续向前。今年也是2008年后,经济形势又为严峻的一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今年都显得有些动力不足。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增速放缓。看国内,消费虽然总体保持平稳,但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持续降温,新消费热点尚未显现。作为拉动经济“主力”的投资,也难以保持**增长难度,更不可能再出现政府主导的“4万亿”大干快上。
受价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企业普遍面临困难,许多中小型企业关门歇业。工业产销增速在去年明显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回落,且回落幅度和持续时间均超过预计。利润增长乏力,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下降。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行,订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已出现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从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迹象。煤价跳水、钢价大跌、化工品不振……许多行业面临着消化过剩产能、去库存的艰巨任务。
面对经济下滑的局面,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协力稳增长,一些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正在见效,经济增长已显现“缓中趋稳”迹象。罗百辉表示,“展望下半年,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必须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立足当前,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着眼长远,则要从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着手,促进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推动经济走上内生增长、协调发展的轨道。”
消费方面,财政安排资金用于补贴推广节能家电等产品。
出口方面,商务部同有关部门,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应对贸易摩擦等方面研究支持外贸企业。投资方面,各部委“新36条”实施细则悉数出台,将大大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一些民间投资禁区开始“破冰”;地方版“四万亿”井喷,稳增长快马加鞭。种种迹象表明,投资这个中国经济的传统动力,依旧在中国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纵观国内外经济形势,中短期内中国经济可能会很快企稳,但不会有大的回升,更不可能会有08年的大飞跃。在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增长可能会保持中速发展,在上下波动的过程中逐渐趋稳。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依然看好,会保持长期的较好的增长。外需出口有一部分会**消失,会对当前的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
支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1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所释放的生产力还将会大力发展。
2政治、文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制度改革,也将会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新一轮全球性的技术革命正在取得突破,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新能源、环保、信息技术等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革。
4国家对新兴战略性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也会逐渐显现良好效果。
5产业消费结构升级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住房、汽车未来还有较大的空间,教育、文化、旅游、医疗保健等消费结构升级还在进行中,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这几年的发展,从许多行业可以看到,任何一项产品技术的扩散都会带来资本特别是活跃的民间资本的强烈投资欲望,依靠资源优势、人力低成本优势,使产能急剧扩张,结果是同一技术下的同一产品迅速充斥市场,**后只有红海的价格鏖战和出口的贸易摩擦。磨料磨具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制造业大力发展,悄然成为“**工厂”,同时也满足了中国巨大的就业需要。现在,我国的劳动成本开始上升,使我们部分丧失了劳动密集的产业优势,但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强项。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只要我们把品质做得更精,质量做得更好,就仍然会有竞争力。金融危机下的制造业强国——德国的经济一枝独秀,充分显示了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功能。因此,占领了**市场的“中国制造”不会是夕阳产业。
中国应该是一个既能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创造强国,也应该是一个生产高品质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制造大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坚持产业升级,经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改善品质,提高附加值。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面临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期。“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一个时期的主流。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